以甲醇及丁二烯為原料兩步法工藝通過評價
中化新網訊 長期制約我國尼龍66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己二腈制備工藝又取得新突破。4月30日,鉑尊投資集團全資子公司北京道思克礦山裝備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以甲醇及丁二烯為原料兩步法制己二腈工藝通過了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張立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岳光溪等組成的評價專家組認為,新工藝創新點突出,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快工業應用。
“我們研發的兩步法制己二腈新工藝以國內產能巨大的甲醇或電石尾氣為原料,依次通過甲酰胺制備單元、氫氰酸制備單元得到氫氰酸,氫氰酸再和丁二烯經一次氰化、二次氰化,產物中80%~90%是己二腈,同時副產10%~15%的2-甲基戊二腈(MGN)。對于2-甲基戊二腈的利用我們也有很好的工藝路線,可將其加氫生成2-甲基戊二胺,再經環合、脫氫反應得到高附加值的3-甲基吡啶,用于生產維生素、醫藥中間體。"鉑尊投資集團總工程師應國海介紹了新工藝的技術路線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后認為,新工藝在全套工藝技術及關鍵裝備上取得了三大創新:
一是開發了基于甲醇制備甲酸甲酯、氨化制備甲酰胺、高溫熱解制備氫氰酸的工藝技術,包括獨特的微換熱器技術、MnO/SiO?非貴金屬催化劑以及低能耗的分離精制技術。氫氰酸選擇性達到94%以上,純度達到99.95%。該氫氰酸制備單元為國內首套。
二是自主研發了高活性、高選擇性的配體催化劑體系,配體濃度達到95%,突破了國外專利封鎖。
三是開發了兩步法制備己二腈的生產新工以及成套裝備,中試裝置己二腈及副產品MGN總收率在95%以上,己二腈濃度達到99.6%。專家組認為, 該成套技術裝置整體能耗低于行業水平,可有效降低建設投資及運行成本,為己二腈的國產化提供新途徑。
“這套新工藝采用的原料甲醇既可以是煤制甲醇,也可以通過電石尾氣來制備,這一新工藝對于緩解國內甲醇的供應過剩問題、實現電石尾氣的綜合利用、打通從煤化工向煤制精細化學品轉化的通道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前我們已經完成了500噸/年己二腈中試裝置的設計與建設,裝置穩定運行168小時,工藝條件與運行結果均達到設計要求。目前萬噸級的己二腈及下游高端新材料裝置即將在寧東基地開建, 建成后將填補寧東基地尼龍產業的空白。” 鉑尊投資集團董事長耿海濤表示。
據了解,己二腈是尼龍66生產的關鍵中間體,主要用于生產尼龍中間體己二胺,近年來盡管尼龍66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尼龍66產業在全球卻呈現寡頭壟斷格局,其關鍵點在于原材料己二腈的配套。受制于關鍵原料己二腈,國內尼龍66對外依存度近30%,己二腈制備成為我國新材料領域的“卡脖子”技術。2019年,國家發改委將萬噸級己二腈生產裝置列為鼓勵類項目,以推動己二腈技術的國產化進程。道思克公司開發的兩步法制己二腈新工藝以及在寧東基地規劃建設的萬噸級產業化裝置,打通了從煤化工向煤制精細化工轉化的通道,形成了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至高端精細化工的產業鏈。
7月1日,中國石化資本投資入股海德明能(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德氫能)正式完成。這是繼2024年6月中國石化資本旗下恩澤基金投資海德氫能后,中國石化資本再次加碼增資。
"嘿,3個多小時的搶修,可算是把這管線‘救活’了。”7月1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四作業區N8-21-B646抽油機現場,注采8-4班生產副班長董建輝望著運轉自如的設備,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面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臨界煤電聯營一體化項目現場,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技術團隊正在推進蒸汽管網對接工作。該項目投產后,克石化將停運4臺鍋爐,實現煤炭消耗“清零”,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