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原油氣儲運中心柳屯中心處理站蒸汽鍋爐新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正式投用。這個集“余熱+光熱+儲熱”等多項技術于一體的創新項目,可有效替代傳統天然氣加熱系統,提高進罐油溫進行自維溫,不僅規避了蒸汽管線的安全風險,而且減少了天然氣消耗和冷凝水直排。該項目的成功投運標志著油田在推進多元化能源綜合利用方面又取得突破。
走進柳屯中心處理站,曾經轟鳴作響的蒸汽鍋爐區如今安靜了許多。據了解,油氣儲運中心柳屯中心處理站原有3臺蒸汽鍋爐主要用于5座儲罐原油加熱、采油廠來油加熱及生活區冬季供暖等。3臺蒸汽鍋爐依靠天然氣加熱,如今3臺“服役”多年的老鍋爐中,最年輕的3號鍋爐也因爐管腐蝕“傷病退役”,另外兩臺“90后”鍋爐更是問題頻發。設備老化、能耗升高、人工成本高等因素疊加,讓傳統供暖方式難以為繼。
推進老鍋爐“退役”,加快新能源技術“上崗”。2024年,油田實施油庫蒸汽鍋爐新能源綜合利用項目,于今年4月投用。
“蒸汽鍋爐屬于特殊設備,日常操作及維修保養耗時耗力。”油氣儲運中心柳屯中心處理站副主任王大威感慨道,“現在好了,新能源系統自動運行,既安全又省心。”原來“時刻離不得人”的蒸汽鍋爐,如今被6座碟式太陽能集熱器、640平方米的板式太陽能集熱器,以及高效的電熱泵機組取代,科技感十足。
該項目最大的亮點在于其創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實現了“陽光+余熱”的智慧組合。在原油穩定加熱環節,該項目通過改進板式換熱器,將進站原油溫度從40攝氏度提升至65攝氏度,再通過熱泵加熱至80攝氏度,實現了加熱爐的完全替代。
站內還修建了1000立方米儲水罐,將其分成三個溫區,就像給熱能建起了“三室一廳”,讓不同溫度的熱量各得其所。
據悉,該項目實施后,預計每年可減少天然氣消耗近200萬立方米,節約標準煤2100余噸,減排二氧化碳3200多噸,同時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此外,該項目優化了運行管理,降低了人工和維護成本,預計年節約能耗費用約160萬元。“這不僅是筆經濟賬,更是環保賬。”油氣儲運中心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油田專家焦亞龍表示。該項目的成功投用,展現了油田在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方面的決心與成效。
近年來,中原油田深耕多元化能源綜合利用,結合資源條件、能源結構及用熱需求,攻關研發濾前取熱、雙泵耦合、光熱利用、高效蓄熱等一系列特色清潔供熱技術。“我們目前已形成適用余熱站綜合利用的主要技術路線4條,適用計量站及井場多元化能源綜合利用的主要技術路線8條,為油田綠熱效益化開發提供了技術保障。”熱力分公司新能源及地熱開發專業油田專家張志鋼表示。油田初步建立起綠熱技術體系,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7月1日,中國石化資本投資入股海德明能(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德氫能)正式完成。這是繼2024年6月中國石化資本旗下恩澤基金投資海德氫能后,中國石化資本再次加碼增資。
6月30日,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提出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打造綠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內河航運綠色低碳轉型。
打通產業鏈,形成“光伏制綠電、綠電制綠氫”新能源產業格局 7月2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這是我國首個實現工業運行的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
6月21日,在興隆臺采油廠新能源項目部員工的操作下,雙229-34-77分布式光伏電站無線測控終端數據完成上傳,標志著這座遼河油田聯合油建公司電力分公司,建成的具備前端數據采集與遠程控制能力的分布式光...
“作為關鍵資源,釩鈦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對支撐產業升級與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在日前召開的“2025(第二屆·喀什巴楚)釩鈦資源創新開發暨釩鈦鋼高質量發展...
“未來二十年內,全球將有50%的新電池生產告別礦產開采。”6月24日,寧德時代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理在第七屆倫敦氣候行動周上作出如上判斷。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