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日前,由西南油氣田公司承擔的天然氣凈化領域首個“富氧克勞斯”項目——天然氣凈化總廠萬州分廠硫黃回收工藝升級改造項目在重慶投產。項目投產后,預計2025年將增加原料氣處理量3800萬立方米,硫黃產量3839噸。按每戶家庭日均用氣1立方米計算,可滿足3800萬戶家庭一天的用氣需求。
據介紹,天然氣凈化總廠是國內實際處理量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具備日處理原料天然氣6280萬立方米、年處理原料天然氣21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萬州分廠是中國石油首座實現自主設計、自主運營、自主管理的高含硫天然氣凈化廠,日產能200萬立方米,填補了國內高含硫凈化技術領域的空白。萬州分廠通過應用“四新”技術,創下首次應用中國石油自主知識產權的CPS硫黃回收工藝、CPO氧化吸收尾氣處理工藝等8項“首次”,為特高含硫氣田的開發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近年來,隨著原料氣氣質發生變化,輸入萬州分廠的硫化氫、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為滿足上產擴能需求,急需提升硫黃回收裝置處理能力,推動裝置升級改造成為必然選擇。
為進一步發揮萬州分廠的產能優勢,該項目確定增加1套膜分離制氧裝置,將含量約40%的富氧空氣與主風機來空氣摻混至含氧量26%后,替代原進入硫黃回收裝置的壓縮空氣,從而降低硫黃回收裝置過程氣壓力,提高硫黃回收裝置處理能力,也稱為“富氧克勞斯”技術。改造后,裝置日產量從135萬立方米提升至150萬立方米,硫黃日產量上升至153噸。
據悉,這是“富氧克勞斯”技術在天然氣凈化領域的首次應用。面對高含硫凈化裝置設備易腐蝕、易泄漏,設施故障頻發,安全風險高、現場風險管控難度大等挑戰,天然氣凈化總廠精準評估改造項目、施工節點及技術力量,采用裝置大修與改造同步推進的方式,高效完成歷時30天的改造工程。
目前,天然氣凈化總廠日處理原料氣能力穩定在5100萬立方米以上。
6月19日,中船集團七一一所與上港集團能源公司、上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對一艘14000TEU大型集裝箱船成功完成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LCO2)接卸回收工作,標志著全球首次船對船LCO2接卸作業完成,...
今年以來,河南油田物資供銷中心通過“全天候響應+精準化調度+應急化保障”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構建起高效物資保障體系。今年前5個月,該中心完成采購入庫物資2.31億元、供應物資2.33億元。
近日,大慶油田工程建設公司南五110千伏變電站分散式風電工程首批三臺混塔式風機混凝土段階段性吊裝任務圓滿完工,其中最新引進的1250噸履帶式起重機首次亮相施工現場。
日前,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120萬噸/年乙烯裝置裂解氣壓縮機汽輪機完成GII跳閘試驗,標志著該項目首臺大型關鍵機組單機試車取得成功,為下一步乙烯裝置聯動試車與項目投料開工奠定基礎。
“油井黃20斜-8井換上減磨接箍后,檢泵周期從11個月延長到了約19個月。”6月10日,江漢油田江漢采油廠技術監督站作業技術室主任王應加看著新鮮出爐的生產數據難掩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