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石化公司石油二廠組織干部員工開動腦筋集思廣益,用智慧實現持續挖潛創效。上半年,該廠制氫車間員工通過優化、改造水系統,創效達490余萬元。
制氫車間的生產過程中,一方面要利用脫鹽水生產蒸汽,另一方面裝置產生的凝結水還要排放掉。如何讓兩者合二為一用凝結水產生蒸汽,成為這個車間做活“水文章”的主要攻關方向。他們強化了自產凝結水管理,解決了自產凝結水電導率超標的問題,然后將其回收到除氧器代替新鮮脫鹽水生產蒸汽。項目實施后,每小時回收凝結水36噸、節省除鹽水36噸,每月可降低生產成本28.5萬元。
該車間還將循環利用的著眼點放在排水上,車間技術人員對自產排污水進行水質分析后發現,各項指標優于循環水場的補水指標。對工藝流程進行改造后,他們將排污水接入循環水管線,用作循環水場補水使用,改造實施后每小時節約循環水4噸。在此基礎上,該車間合理整定配汽控制閥PID參數,實現了制氫裝置自產中壓蒸汽穩定并網,解決了低壓蒸汽過剩、中壓蒸汽不足問題,每月為企業節省外購中壓蒸汽費用約184萬元。
制氫裝置轉化爐是原料與蒸汽發生轉化反應的關鍵場所,爐膛負壓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裝置安全生產、能耗和轉化反應完成情況。該車間嚴格控制轉化爐氧含量及排煙溫度,及時調整逆放調節閥開度,適時調整PIC-4005壓力控制值,控制解吸氣流量相對平穩。這一系列優化措施,避免了爐膛負壓波動引起裝置聯鎖停車的風險,提高了氫氣收率,轉化爐熱效率也提升至92.8%,為企業節能創效增添新的增長點。
打通產業鏈,形成“光伏制綠電、綠電制綠氫”新能源產業格局 7月2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這是我國首個實現工業運行的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
近日,中汽研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源檢驗中心)承擔的綠氫裝備與燃料電池技術實證基地項目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
繼我國首條堿水制氫復合隔膜生產線在西安氫基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用后,新一代3D復合隔膜自主研發成功并實現批量化生產,可降低綠氫制備成本。這是《中國化工報》記者6月下旬在西安氫基碳能科技有限公司采訪時了解...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籌建的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日前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正式投入使用,將為北京打造全球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提供關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