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從中新天津生態城新聞發布會獲悉,中新天津生態城堅持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相關產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優化服務為抓手,推出《2025年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持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厚植企業發展沃土。
加力升級“服務包” 對標先進推出77條務實舉措。一直以來,中新天津生態城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截至2024年底,已迭代升級6版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累計出臺337項重點任務,并且全部落實到位。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產業吸引力獲得企業和社會廣泛認可,先后獲評“2023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園區”和“2024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園區”等榮譽稱號。
今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對標學習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先進經驗,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突出“綠色引領、智慧賦能、中新合作”三大亮點,推出77條底色亮、特色新、成色足的務實舉措,系統謀劃營商環境優化路徑,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五大維度協同發力 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為了讓企業愿意來、放心干、發展好,《方案》聚焦經營主體訴求,從五個維度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在營造活力迸發的產業環境上,《方案》聚焦生態城“5×7”綠色低碳產業矩陣和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優勢產業,在政策支持、標準引領、產業培育等方面全面發力。依托中新合作優勢,今年,中新天津生態城推動成立中新天津生態城低碳經濟顧問小組,以綠色低碳產業為抓手,搭建國際化合作平臺,為生態城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戰略咨詢、技術支持、資源對接,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同時,年內還將舉辦中新綠色低碳發展論壇,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交流合作平臺。此外,中新天津生態城研究出臺了現代服務業、商貿流通業等產業政策,打造文化產業創新工坊,還將建設全市首個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平臺,支持區內企業申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機構資質,推動綠色產業從“跟跑”到“領跑”。
在優化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上,中新天津生態城在高效辦成一件事、智慧服務、集成服務等方面升級加力,推出讓經營主體可感可及的政策措施。今年中新天津生態城還將升級打造“5+2”全天候“云端踏勘工作室”,對簡易低風險事項開展遠程核查,推動云端服務提檔升級。在服務跨境貿易方面,中新天津生態城開設了境外投資(ODI)一窗通,開放“一站式”企業服務中心,推進TIPS(國庫信息處理系統)跨境外幣繳庫退庫業務,進一步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
在打造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上,中新天津生態城打出一系列助企發展組合拳,構建開放包容的市場生態,讓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充分涌流。如:發布民營經濟白皮書,深化“信易貸”服務,擴大中小微企業融資貸款規模;成立直播電商數字新零售聯合會,公布主導產業緊缺崗位清單,強化專業人才保障;培育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推動綠色創新大賽優秀項目在產業園區落地轉化,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在構建惠企安商的法治環境上,《方案》推出一批全市率先的亮點舉措,持續完善營商環境法規體系,為經營主體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如:構建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豐富知識產權服務供給,賦能企業創新創業;迭代升級柔性執法“四張清單”,打造綜合執法“智慧大腦”,以治理創新提升城市品質;推行“信用沙盒”監管新模式,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篩查與分級分類監管。
在提升“四宜”人文環境上,聚焦現代化治理體系、高品質生活、綠色低碳生態等重點領域,中新天津生態城將推進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建設,打造“企業愿意來、人才留得住”的人文環境。
下一步,中新天津生態城將以《方案》為抓手,全面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打造綜合成本低、服務效率高、法治環境好、城市環境美的創業投資“夢想之城”,為高標準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注入澎湃動力。(中國化工報曲照貴)
2025年9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橡膠技術展覽會(RubberTechChina2025)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圣奧化學攜新老產品和解決方案亮相展會現場。 創新產品齊亮相...
?“3號選手排除故障用時最短,操作精準度滿分!”隨著裁判的宣布,新疆天業匯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業匯合)2025年儀表技能競賽現場爆發出熱烈掌聲。在緊張激烈的實操環節中,參賽職工全神貫注調試壓力...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廣大女職工愛國愛企情懷,國慶節前夕,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天然氣分公司油氣加工四大隊工會組織開展“非遺織夢·她力量”國慶節非遺手作主題活動,活動邀
“二段爐溫度終于上來了,點火成功!”8月19日凌晨,潞安化工集團精細化學品公司合成氨車間操作室里爆發出一陣壓抑已久的歡呼聲。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溫度曲線突破臨界點,車間副主任溫振民長舒一口氣,摘下早已被汗...
9月15日至16日,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委托專業聯合檢查組對潞安化機ASME質量體系進行了U、U2的換證審核。潞安化機總經理李廣民、總工程師仙運昌出席首末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