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6套船型圍堰用下來,累計少產生7680公斤塑料垃圾,既省人力又護環境,效果超出預期。”7月3日,在河南油田雙3-13井作業現場,HN-XJ105聯隊隊長張偉民難掩欣喜,“一‘圍’解千‘廢’”咱環保有絕招了。”這套改進研制的設備,正推動傳統修井作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為河南油田綠色轉型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長期以來,河南油田油服中心為保障小修作業環保安全,每口井均采用鋪設防滲地膜的方式。但這一傳統做法每年會產生超1000噸塑料固廢,不僅處理成本高昂,還存在土壤污染風險,回收難度也讓一線員工不堪重負。
為破解環保生產難題,今年年初,該油服中心組建技術攻關團隊,歷時半年開展調研與試驗。改進研制出的船型圍堰采用模塊化鋼板設計,通過可重復使用的金屬結構替代一次性地膜,實現了油污水回收與固廢減排的雙重突破。針對試用過程中出現的密封不嚴、組裝耗時等問題,技術人員持續優化,最終使單井作業效率提升20%。
數據見證技術革新的力量:過去每口井需消耗600公斤防滲膜,如今船型圍堰讓塑料固廢產生量直接歸零,油污水回收率高達99.7%。目前30套設備的制作任務已完成20套,16套投入現場應用。預計全面推廣后,每年可減少固廢1152噸,節約環保處理成本超60萬元。
酷暑將至,為切實做好高溫天氣下職工勞動保護工作,傳遞公司及工會的深切關懷,浙江明境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工會近日組織開展了一次“夏日送清涼”活動,為全體職工送上夏日專屬甜蜜—西瓜,以實際行動傳遞關懷。
近日,從中國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紅光公司“廢酸處理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現場傳來喜訊,102B廢酸真空濃縮裝置產出硫酸濃度達到82%以上,返生產線硝化使用,各項指標參數滿足需要,技改項目取得成功。
6月30日,江西省瑞昌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簡稱“瑞昌市科工局”)組織安排了江西建衡環保、江西新洋豐、江西天際股份、瑞昌市榮聯環保等二十余家瑞昌市工業園區企業代表,走進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開展了一場主...
7月1日,蘭州石化廠區內,毛刺槐花、泡桐花在管廊邊悄然綻放,淡紫色的花序與冷硬的管線形成鮮明對比。“你細細地聞,廠區里時不時還有甜甜的花香。”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員工黃曉星驕傲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隨著節能環保政策的密集出臺,化工企業面臨的壓力逐步攀升,節能降碳、提質增效已成為化工企業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