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節能環保政策的密集出臺,化工企業面臨的壓力逐步攀升,節能降碳、提質增效已成為化工企業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部(鄭州)化工技術裝備與新材料博覽會上,筆者深入觀察并聆聽到了眾多能夠為化工生產助力的優秀產品與典型案例:通過電能質量優化與治理穩定生產“神經”,介孔絕熱材料為管道穿上價廉物美的“羽絨服”,新型藥劑讓鍋爐節能減排“兩手抓”,智能系統為熱電生產配上“智能大腦”,高端閥門打破企業“技術枷鎖”……
給電力系統裝上“穩定器”
此次博覽會上,筆者見到了許多為化工生產的電力系統提供助力的新裝備、新技術。
“電能質量之于化工生產,像神經之于人體,是維持其正常運行的關鍵要素,其穩定性對安全生產和能耗起關鍵作用。”在會議同期舉辦的論壇上,青島科德力邦新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監白清明指出,在諸多化工場景中,電力系統不穩定現象時有發生,晃電現象更會嚴重影響生產質量和連續性。與此同時,諧波過大、線路損耗及無功等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不僅存在安全風險,還會增加能耗。為此,他建議企業采用新型電力電能質量治理專用設備。“以我們的設備為例,首先它可以實現無級動態調壓,通過電子式動態補償技術,杜絕晃電發生;其次,可以治理三相不平衡、相電壓跌落,通過動態諧波治理技術和動態無功補償技術從根本上解決電源諧波電路超標和功率因數偏低等問題,同時還可實現節能3%~15%。”白清明說。
僅僅打造穩定的電力“神經”還不夠,化工生產還需要一顆能夠統領系統的“大腦”。在上海全應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工作人員熱情地為筆者介紹了他們帶來的熱電智能調控(ADMC)系統,該系統深度融合熱電機理、專家知識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建模及自動控制技術,可實現熱電生產的智能全自動運行調控,從依賴人工向智能化轉變。
“ADMC系統能夠精準根據化工生產負荷變化自動調整熱電輸出,確保熱電供應穩定,提升化工生產效率;通過智能優化算法實現熱電生產節能降耗,降低企業能源成本與碳排放,符合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要求。”該公司產品行銷總監呂文平說,“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可對廠區或園區的熱電生產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建模,提前預測生產趨勢,實現熱電資源配置的優化。”
替供熱系統開具“特效藥”
工業熱是工業能源需求的主要部分,也是工業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的主要來源,這是由于其熱量大多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展會上,許多企業為化工企業與園區的供熱系統開出了“藥方”。
常州優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兵指出,使用優良的絕熱材料可以有效減少工業管道及高溫設備等的散熱損失。但傳統材料(硅酸鋁、巖棉等)在高溫條件下(尤其是220℃以上)使用3~5年就易出現材料沉降等問題,保溫性能會逐步衰減。
為解決上述問題,該公司開發了一款介孔絕熱材料,它看起來像一塊普通的白色泡沫板,但根據葛兵的介紹,這款材料依托其特殊孔徑結構,可使空氣分子失去自由流動的能力,阻止熱傳導、抑制氣體對流,材料中加入的對紅外線不透明的納米添加劑還能阻斷熱輻射。在相同投資規模下,該材料和傳統保溫材料相比,節能效果達30%以上。該材料于2024年入選國家節能中心《第四屆重點節能技術典型案例》,獲工信部工業節能目錄推薦并寫入《國家工業節能技術指南》,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
青島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聚焦于診治工業鍋爐“頑疾”。目前,國內企業鍋爐水大多均采用磷酸鹽處理,但這樣的鍋爐存在溶解工作量大、易堵管道、腐蝕爐體、排污率較高等缺陷。
“我們爐水節能劑可完全代替傳統磷酸三鈉加藥,性能更穩定、節能效果更顯著。”該公司副總經理宋文剛介紹,他們開發了系列低磷甚至無磷的爐水節能劑產品,可在避免磷酸鹽隱藏腐蝕的同時,螯合鐵、銅等金屬離子,在鍋爐內部形成鈍化保護膜,抑制腐蝕。該系列產品應用后,鍋爐水的排污率可控制在0.5%以內,可節約除鹽水、抑制爐水起泡、提高蒸汽品質、降低能量損失以達到節能目的。
為流體系統打造“國產開關”
博覽會上,漆面光亮的各色閥門在展臺上整齊排列,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替科斯集團銷售總監洪振森表示:“經過國產化攻關后,我們的上裝式C型球閥在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等多個行業取得應用,解決了傳統硬密封耐磨閥門使用壽命短、返修率高的短板,可替代進口耐磨閥門,使中國企業不再因進口耐磨閥門的‘卡脖子’技術而受制于人,也無需忍受交貨周期長、價格高、無售后等‘霸王條款’。”
為什么該球閥能替代進口?據洪振森介紹,研發團隊在設計該上裝式C型球閥時,著重對其偏心結構進行了設計,在啟閉過程中它能保護密封面不被磨損,啟閉密封面即脫離,減少扭矩、實現強制密封。且閥門流道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模擬計算優化了開放式流道閥腔結構以降低能耗。在多家企業的應用實例中,該閥門的壽命比原來的耐磨產品增加3~5倍。
此外,江蘇江大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唐工閥門集團、河南工礦閥門集團等企業也帶著多款閥門、管道、泵機等設備產品亮相,通過技術交流、貿易合作與投資對接,將更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幫手”帶給化工生產企業。
日前,遼寧省印發《遼寧省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圍繞石油化工等領域重點打造8個人工智能(AI)融合發展產業集群,聚焦石化領域開展垂直大模型訓練、應用、推廣,打造一批...
近日,寰球六建公司承建的塔里木120萬噸/年二期乙烯項目率先投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首臺一體式智能焊材庫,廠區焊接材料管理正式邁入智能化、數字化時代。
6月25日,湖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業行活動——走進化工行業暨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宜昌站開幕。活動聚焦化工行業轉型痛點,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通過政策解讀、經驗分享、案例展示與實地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