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南海之濱的廣東石化碼頭。這里就像是超級‘海上大門’,連接著國內外大市場,致力于守護好廣東石化海上能源、原油轉輸、產品銷售三條‘生命線’。”5月29日,廣東石化第三季員工家屬開放日,碼頭運行部員工韋崇江介紹,廣東石化碼頭每年開展家文化主題活動10余次,并將參與范圍擴大至所有外包單位員工及家屬。這種溫暖的“家園文化”實踐,讓每一位碼頭人都能感受“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企業溫度。
畫好“同心圓”共筑生命線
廣東石化自項目建設以來創新統一標準、計劃、培訓、考核、責任的“五統一”管理,提出了“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和“來了就是廣東石化人”核心理念,讓每位參建者都能共享“家園文化”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廣東石化原油碼頭和產品碼頭作為中國石油唯一自主投資、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自有碼頭,是集團公司定位“利用兩種資源,面向兩個市場”的重要窗口,是打造中國石油海上進口原油優化中心、石化產品及原料貿易中心的生動實踐。碼頭運行部共有員工542人,中國石油自有員工55人,占比8.8%,5家專業化外包團隊比例超過90%。
碼頭運行部負責人廉志丹介紹,他們通過管理互聯、組織共建、文化共融、資源共享,打破內外有別,將外包單位轉化為緊密協作的戰略單元。
辦好“心頭事”凝聚向心力
5月29日18時,深圳市華舟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揭陽項目部“逐風拖2”船長陳明虎與隊友像往常一樣又來到了“職工之家/幸福船員小屋”。
2024年6月,“職工之家/幸福船員小屋”建成投用,并設置了文化展示、學習閱覽、休閑放松、上網沖浪、便民服務以及心理健康等功能。
陳明虎說:”船員工作期間長期在海上漂泊,船上空間狹小、封閉,容易引起船員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現在有了船員小屋,讓船員踏上碼頭就到家,解決了船員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感覺非常幸福!”
碼頭運行部還以匠心獨創文化符號,自主策劃、設計、制作、發布“紀念徽章”。如今,這枚鐫刻著錨鏈與浪花的徽章,已成為全體“碼頭人”的精神燈塔,讓“以港為家、使命必達”的文化基因深植人心。
鍛造“硬實力”領航新賽道
廣東石化原油碼頭與產品碼頭,是世界級煉化項目的核心樞紐。原油碼頭是國內少數能接卸超大型油輪的專用港口,承擔重劣質原油進口重任。產品碼頭則肩負“保供大灣區+輻射全球”的雙重使命。然而,“雙碼頭”直面國內最惡劣的開放海域,水深域廣、風狂浪急、浪潮洶涌,萬噸級泊位的穩定運行面臨極限挑戰,每一步作業都在與自然抗衡。
一家人攥指成拳,一條心聚力突破,一個目標全速起航。去年11月,原油碼頭“逸達”輪受臺風影響在錨地已等候6天,每多等一天,公司將會支付7萬美金滯期費。在8級大風和2.5米波高條件下,部門積極協調船方增加纜繩,調整頭纜等工作,經過7天7夜的努力,“逸達”輪終于完成安全靠離泊作業,該輪在港11天,減少滯期費6天,為公司增效233萬元。
目前,廣東石化“雙碼頭”已安全運行千余天,原油碼頭累計接卸來自美洲、中東、非洲等17個國家41個品種的原油達5100萬噸。產品碼頭靠離泊3800船次,產品吞吐量3100萬噸。
員工家屬張麗珍在回憶碼頭運行部員工家屬開放日那天,很多家人們小心翼翼地登上拖輪,在藍藍海面碧波蕩漾間,拖輪穿梭于巨輪與碼頭之間,家人們身臨其境感受“海上工匠”專業精湛的高超技能,遠望世界級煉化廠區,默默祈福。
武漢市新洲區易河村的田野上,稻苗青翠。村里的“石化路”筆直延伸,跨過清澈的河流,連接兩岸的是一座堅固的雙孔鋼筋混凝土橋——村民親切地稱之為“石化橋”。這座由中韓石化駐村工作隊傾力建成的橋梁,徹底結束了...
6月27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六化建)拉美分公司聯合阿根廷薩爾塔市公益組織在城市收容所捐贈了床上用品。目前,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薩爾塔市已步入冬季,夜晚最低氣溫降至冰點。
連日來,石家莊煉化持續推進節能降碳工作,全面挖掘裝置潛力,煉油運行四部催化汽油吸附脫硫(SZorb)裝置作為清潔汽油生產的核心裝置,通過伴熱改造及流程優化的組合拳,實現年節蒸汽3500噸,可減少碳排...
7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禁止生產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為發泡劑的聚氨酯產品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
近日,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將11種(類)具有持久性、累積性和毒性的水污染物納入名錄。 《名錄》收錄了11種(類)化學物質,其中包括鉈及鉈化合物、氰....
6月2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2025)》(下稱《報告》)。《報告》總結了2024年以來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進展,并指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任務書”和“施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