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易河村的田野上,稻苗青翠。村里的“石化路”筆直延伸,跨過清澈的河流,連接兩岸的是一座堅固的雙孔鋼筋混凝土橋——村民親切地稱之為“石化橋”。這座由中韓石化駐村工作隊傾力建成的橋梁,徹底結束了村民長達48年的危橋出行歷史。橋畔,360畝瓜園長勢喜人,豐收在望。這橋、這路、這豐收圖景,正是中韓石化駐村工作隊扎根易河村,情系“三農”,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寫照。
危橋變通途,激活鄉村產業
2021年9月,中韓石化駐村工作隊進駐易河村伊始,一座建于1974年的老舊危橋便成為橫亙在村民心頭和生產發展路上的“攔路虎”。橋體塌陷,不僅人車通行險象環生,更嚴重制約了農資運進和農產品運出。時任工作隊隊長周炎青看在眼里,急在心頭:“老百姓的揪心事、煩心事,就是我們工作隊的頭等大事!”他迅速將情況詳實匯報至公司黨委。
中韓石化黨委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決策,投入資金拆舊建新。一座設計壽命百年、承載力達30噸的現代化“石化橋”拔地而起。新橋通車的當月,就有農業企業前來洽談,流轉了橋頭長期撂荒的土地種植南瓜,年產量預計超200萬斤,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千里馳援解“燃眉”,力保夏糧歸倉
2022年夏秋之交,武漢遭遇罕見持續高溫干旱,長江水位創歷史新低。正值晚稻灌漿成熟的關鍵期,易河村600余畝稻田卻面臨缺水的嚴峻局面,灌溉水源幾近枯竭,豐收希望岌岌可危。
得知對口幫扶村的緊急災情,中韓石化迅速行動,立即協調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精干力量。12名指戰員攜帶大功率“龍吸水”排水搶險車、水帶鋪設車等專業設備,驅車往返180千米,火速馳援。他們頂著烈日酷暑,爭分奪秒鋪設管線,架設設備,經過連續6小時的高強度抽排作業,成功將1.1萬立方米的寶貴水源注入干渴的稻田。汩汩清流不僅滋潤了禾苗,更穩住了全村當年糧食豐收的基本盤。
泵站煥新顏,潤澤千畝良田
針對易河村農業灌溉僅依靠3座老舊泵站、效率低下、覆蓋不足的困境,中韓石化精準施策,投入專項資金20余萬元,對泵站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
該工程包括新建500立方米容量的進水港池,鋪設耐腐蝕、長壽命的防銹管道直通田間地頭。泵站煥然一新,顯著提升了灌溉效率和覆蓋面積,為易河村的農業生產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石化清泉”,夯實了糧食穩產增產的基礎保障。
幫扶全方位,聚力促振興
四載光陰,中韓石化駐村工作隊的足跡踏遍了易河村的田間地頭、農家院落。他們的幫扶遠不止于修橋鋪路、抗旱保收、興修水利,還幫助養殖戶重建現代化養雞場,拓寬增收渠道;扎實開展村灣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顏值”與生活品質;定期走訪慰問脫貧困難戶,送去關懷與溫暖等。
據統計,中韓石化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200萬元,實施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項目。工作隊扎實的工作作風和顯著的幫扶成效,贏得了村民的認可,自發贈送的錦旗訴說著深厚的“魚水之情”,工作隊也連續兩次榮獲武漢市“工作突出駐村工作隊”稱號。
如今的易河村,“石化橋”上車來人往,“石化路”平坦寬闊,升級后的泵站汩汩清流,田間稻谷飄香,處處孕育著豐收的喜悅。中韓石化駐村工作隊現任隊長李志杰堅定地表示:“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繼續與易河村干部群眾攜手并肩,讓這座‘石化橋’不僅連通兩岸,更要成為通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共同描繪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6月27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六化建)拉美分公司聯合阿根廷薩爾塔市公益組織在城市收容所捐贈了床上用品。目前,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薩爾塔市已步入冬季,夜晚最低氣溫降至冰點。
連日來,石家莊煉化持續推進節能降碳工作,全面挖掘裝置潛力,煉油運行四部催化汽油吸附脫硫(SZorb)裝置作為清潔汽油生產的核心裝置,通過伴熱改造及流程優化的組合拳,實現年節蒸汽3500噸,可減少碳排...
7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禁止生產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為發泡劑的聚氨酯產品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
近日,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將11種(類)具有持久性、累積性和毒性的水污染物納入名錄。 《名錄》收錄了11種(類)化學物質,其中包括鉈及鉈化合物、氰....
6月2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2025)》(下稱《報告》)。《報告》總結了2024年以來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進展,并指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任務書”和“施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