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鉆探 實現超深井鉆完井配套技術規模化應用
8月26日,從中國石油渤海鉆探公司獲悉,近日,渤海鉆探公司在滿深3-H11井完成8143米超深井鉆完井技術施工,完鉆周期78.5天,刷新塔鉆8000米以深鉆井周期最快紀錄。截至目前,該技術已在新疆塔里木等地區成功應用135口井,這項技術的規模化應用,為各盆地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針對8000米級超深井鉆完井過程中頻發的井涌、井漏等惡性事故,以及鉆井液老化變性、低壓易漏地層封固難、蠕變地層穩定性差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渤海鉆探公司集中力量攻關,成功研發并規模化應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鉆完井關鍵技術與規模化應用。這項關鍵技術包括一體化精細控壓鉆井技術、高效鉆井液體系、江海智鉆決策系統、耐高溫水泥漿體系。
一體化精細控壓鉆井技術,有效解決了安全密度窗口狹窄條件下,從鉆進、測井到固井全過程的井筒壓力精確控制難題;高效鉆井液體系具備抗溫240℃、密度高達2.4g/cm3的優異性能,顯著提升了鉆井液在高溫老化后的膠體穩定性;“江海智鉆決策系統”基于“多源數據-機理知識”融合理念,實現了地質數據與工程數據的深度融合,現場應用符合率穩定在84%以上;耐高溫水泥漿體系及配套裝置,有效解決了超深井固井難題,顯著提升了固井合格率,同時降低了施工風險和成本。
此技術已授權發明專利7件,發表論文3篇,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經天津市科技成果鑒定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成果的應用,為深層油氣資源安全高效開發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助力我國能源勘探開發向更深地層邁進。(中國化工報曲照貴 通訊員梁紅梅 王建龍)
渤海鉆探二錄井公司 創新驅動核心技術互融共進
8月25日,從中國石油渤海鉆探第二錄井公司技術部門了解到一組最新解釋數據,該公司“今年通過對巴彥、冀中地區新建區域特色隨鉆評價模型17個,評價應用28口井,隨鉆解釋符合率達76.32%,同比上升3.03個百分點……”標志著該公司“三隨一導”核心技術從攻關突破到現場應用轉化之路再獲新成果,進一步加深了核心技術與地質工程一體化業務的深度互通、緊密相嵌與互融共進。
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不竭的動力。圍繞勘探開發需求,該公司深耕科研領域、突破技術瓶頸,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經過持續攻關,成功構建“三隨一導”核心技術即“隨鉆地層評價+隨鉆壓力預監測+隨鉆工程智能預警+錄定導一體化”技術系列,現場各項指標均達行業領先水平。
技術創新中,該公司隨鉆地層評價技術率先引入“數據流評價”新理念。通過實時采集、隨鉆數據分析,為儲層識別、儲量評估提供精準數據,輔助勘探開發決策從“經驗判斷”向“數據驅動”轉變,推動傳統錄井從“事后評價”向“過程控制”關鍵轉型升級,大幅提升了勘探開發效率。目前,該項技術已在華北、西南、吉林等市場成功應用231口井,解釋符合率達79.12%。
同時,該公司自研的“地質工程一體化深度融合系統”已在華北、長慶等油氣田規模化應用服務57口重點井。系統憑借100%各類井異常預警準確率,創新搭建“鉆前風險預判、鉆中實時預警、鉆后閉環評價及數據迭代”全流程技術支撐體系,保障安全高效鉆井。此外,在隨鉆地層壓力預監測技術中融合壓力成因機理與智能算法,該技術已在華北、長慶、玉門等市場成功應用53口井,異常壓力發現率87.04%、監測準確率83%。
在服務模式創新層面,該公司重點推進“錄定導”一體化服務項目。通過深化導向方法研究、自主研發智能導向軟件、搭建高效跟蹤決策平臺,形成“錄井、定向、導向”協同聯動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已先后為華北、長慶、西南等11家油氣田提供一體化技術服務,累計服務井216口,水平井著陸成功率穩定保持100%,彰顯了該公司在復雜油氣藏開發領域的技術服務實力。 (中國化工報曲照貴 通訊員孫漢雄 劉建新)
2025年9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橡膠技術展覽會(RubberTechChina2025)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圣奧化學攜新老產品和解決方案亮相展會現場。 創新產品齊亮相...
?“3號選手排除故障用時最短,操作精準度滿分!”隨著裁判的宣布,新疆天業匯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業匯合)2025年儀表技能競賽現場爆發出熱烈掌聲。在緊張激烈的實操環節中,參賽職工全神貫注調試壓力...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廣大女職工愛國愛企情懷,國慶節前夕,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天然氣分公司油氣加工四大隊工會組織開展“非遺織夢·她力量”國慶節非遺手作主題活動,活動邀
“二段爐溫度終于上來了,點火成功!”8月19日凌晨,潞安化工集團精細化學品公司合成氨車間操作室里爆發出一陣壓抑已久的歡呼聲。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溫度曲線突破臨界點,車間副主任溫振民長舒一口氣,摘下早已被汗...
9月15日至16日,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委托專業聯合檢查組對潞安化機ASME質量體系進行了U、U2的換證審核。潞安化機總經理李廣民、總工程師仙運昌出席首末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