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園區建設將有標可依
中化新網訊 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近日聯合發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下稱《建設方案》)。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表示,該《建設方案》在與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充分銜接的基礎上,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基礎能力支撐、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需求,構建符合國情、基本完善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
該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牽頭起草并聯合14個部門印發《建設方案》,提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工作目標、體系框架、主要任務和落實措施,旨在加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標準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基礎性、規范性和引領性作用,加快構建科學實用、系統規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
《建設方案》明確,堅持“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則,分期分批制修訂一批涵蓋各領域、各要素、各環節的關鍵標準,增強標準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標準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基礎支撐和規范引領作用。強化部門協同,推動各級各類標準協調銜接,形成標準合力。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提升標準國際影響力,推動標準國際銜接互認。
據介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包括基礎能力支撐標準、減緩氣候變化標準和適應氣候變化標準3類一級標準子體系,并進一步細分為15類二級標準和45類三級標準。
根據《建設方案》,基礎能力支撐標準體系主要包括基礎通用、溫室氣體核算、溫室氣體核查、溫室氣體監測4類標準。減緩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包括減緩氣候變化行動標準、市場化機制管理規范、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溫室氣體與污染物協同管理技術規范、減緩氣候變化評價標準和減緩氣候變化技術管理規范等6類標準。適應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包括氣候變化觀測與預估標準、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標準、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標準、適應氣候變化技術標準、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成效評估標準5類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建設方案》提出,重點加快制定零碳工廠、零碳園區、低碳城市評價導則,研究與制定工廠、企業、園區低碳/零碳聲明及活動碳中和認證的流程和規范,加強與全球品牌企業所采納的企業凈零排放承諾、企業碳中和目標等標準的銜接。有分析人士認為,《建設方案》發布后,我國零碳園區建設有望很快擁有科學統一、權威可信的“度量衡”。
另外,《建設方案》將溫室氣體核算、核查、監測列為“基礎能力支撐”的核心支柱。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企業而言,這一方案的實施意味著需要更加注重碳排放管理,積極參與市場交易,同時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以應對未來的氣候風險。
?近日,上海市組織開展以“節能增效煥‘新’引領”為主題的2025年節能宣傳周系列活動。活動深入挖掘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特色、亮點,講好“雙碳”故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近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河南省強化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案件高發態...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臨界煤電聯營一體化項目現場,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技術團隊正在推進蒸汽管網對接工作。該項目投產后,克石化將停運4臺鍋爐,實現煤炭消耗“清零”,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日,從中國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紅光公司“廢酸處理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現場傳來喜訊,102B廢酸真空濃縮裝置產出硫酸濃度達到82%以上,返生產線硝化使用,各項指標參數滿足需要,技改項目取得成功。
近日,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超教授等聯合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在《自然綜述:清潔技術》期刊發表題為《規模化碳移除不應以推遲減排為代價》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指出碳中和發展應分別設定源頭減碳與后期碳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