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春玉米播種正有序展開。田間,北斗導航播種機緩緩前行,株距誤差控制在±0.5厘米以內,播種、滴灌帶鋪設以及底肥施用同步完成,智能灌溉系統精準調控水肥用量,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耕圖景已然繪就。
在這片位于黃河“幾字彎”畔玉米黃金種植帶,中國中化旗下中化農業MAP通過其匯聚了節水灌溉、高產密植、智能農機、數字化管控等現代農業要素的農業技術集成創新,以及實現“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相結合的機制創新,著力打造高標準、規模化、綠色化的“噸糧田”樣板。為破解內蒙古缺水、高鹽堿化等主產區難題,助力當地糧食高產和農民增收提供了鮮活樣本,更為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增添了具有區域價值和戰略意義的典型范例。
“不多不少、滴得正好”
精準滴灌:產生深度節水效果
2024年,位于侯家營子村的中化農業MAP玉米示范田畝產達1016公斤,比周邊農戶平均高出20%,在內蒙古真正實現萬畝連片“噸糧田”。同時,每畝用水量僅為238立方米,節水160立方米左右,既增產又節約了緊張的水資源。
中化農業MAP內蒙古大區副總經理張永豐告訴記者,他們在此前進行合理密植與水肥一體化應用,已實現每畝增產300斤的基礎上,又實施了第二步的高質量備耕播種和精準灌溉,畝均產量再次增產300斤左右。
圖為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裝載北斗導航的農機正在進行春玉米播種的精準作業。(企業供圖)
近日,走進侯家營子村的中化農業MAP玉米示范田,記者看到,在被整地機翻過的土地上,種肥同播機背著兩個裝滿被稱為種子出苗“啟動肥”的儲罐,緊鄰儲罐一字排開3個盛放玉米種子的白色塑料桶,機身最后端則架設3個纏滿滴灌帶的滾輪。機器隆隆駛過,種子、肥料、滴灌帶按預定的位置同步落地,一次完成三個作業環節。
滴灌帶的鋪設就是為了精準灌溉的實施。白泥井鎮副鎮長張永杰說,白泥井鎮屬于地下水超采區。為了深度節水,他們采用井水和黃河水雙灌的方法。
記者在田間看到一個近15米寬的蓄水池,從水渠引來的黃河水,在這里沉淀泥沙后,再經過泵房里一個個過濾罐體,將清澈的黃河水精準地輸送到每粒種子身邊,出水時間、出水量完全一致,將大水全田漫灌變為一個個由滴灌形成的只包圍在根系周圍的濕潤球。
“我們采用了中化農業MAP的小流量滴灌技術后,用水量降到了原來的1/4。而且能定時定量將水送到作物根部,結合中化農業MAP農藝師制定的精準管理方案,讓田間實現‘不多不少、滴得正好’,同時確保了玉米密植高產的成功。”張永杰給記者算了“一減一增”兩本賬:侯家營子村萬畝玉米地交給中化農業MAP托管后,較之先前的種植模式,畝均用水大幅減少150立方米,畝均玉米增產達300斤左右。再加上精準播種、施肥及植保全程方案,為“噸糧田”奠定基礎。
1萬畝地,只需2個人管理
智慧平臺:讓管理更高效
在侯家營子村的中化農業MAP玉米示范田里,記者幾乎看不到農戶的身影。
張永豐說:“你們看,這1萬畝地示范田,我們只有2個人在管理。不僅僅因為我們有一整套灌溉系統和指導水肥決策的系統,提高了效率,還因為這套灌溉管理的水肥決策系統和整個田間的控制器是通過物聯設備連在一起的。田間控制器閥門的開和關都是靠傳感器傳回的數據到系統里去決策后完成的,包括“需不需要灌水?灌多少水合適?下一次灌水在什么時候?”
“這一切都依賴于距此50千米的中化農業MAP達拉特旗技術服務中心。”張永豐表示,利用MAP智農軟件,他們會在播前繪制“養分地圖”,為每塊農田定制施肥方案,播后設置“滴水出苗”,確保苗齊苗壯。進入拔節期后,管理團隊還要結合墑情、苗情和天氣變化,動態調整水肥補給節奏;關鍵階段還疊加“一噴多促”精準調控技術,精準補充微量元素和調節劑,為玉米穩產增產提供充足養分支撐。農戶也能隨時在手機上查看作物狀態,“地里缺啥、該干啥”,一看數據就明白。
“一畝地澆多少水,施多少肥,不是憑經驗拍腦袋,而是數據在說話。”中化農業MAP農藝師陳玉亮說,平臺會基于多年服務農戶積累的數據模型,結合土壤墑情、天氣變化、苗情動態等信息,對每塊田給出精準建議。
這套模型是中化農業MAP自己研發的,又經過兩三年的時間去訓練和驗證。在張永豐看來,這個智慧平臺有很好的示范意義。因為內蒙古等西北地區面積廣袤且光熱充足,唯一限制高產的因素就是水。一旦解決了水的問題,就可以把密植高產技術應用進去。灌溉技術和工程技術以及嵌套在MAP智能里面的數字管理技術等基礎技術,一旦被賦予參數的調整,它就能應用到沙漠邊緣土壤、紅泥地、鹽堿地甚至黃灌區域。
距離侯家營子村三四十千米的包頭市土默特右旗,70%的耕地都屬于輕中度鹽堿地,其余屬于重度鹽堿地。記者在土右旗海子鄉的苗六泉農場看到,應用了中化農業精準灌溉技術后,滴灌滴出的“小水球”附著在玉米根系周圍,讓玉米的根系處在一個長期濕潤且低鹽含量的環境中,在很少投入的情況下實現了輕中度鹽堿地上的綜合利用。
“小田”變“大田”
機制創新:破解農業發展瓶頸
在迎來中化農業MAP的農藝師們以后,土默特右旗實現了“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相結合的機制創新。
土默特右旗農牧局局長溫蔚卓說,中化農業MAP的到來,使得這里的耕種面積和農戶收入均有所增加。
“當地農田由‘小田’變‘大田’以后,實際播種面積達到8200畝,增加了10%。中化農業每畝付了600元的流轉費,這樣村集體每年能夠收入42萬元。此外,中化農業在招工務工的時候,還優先選用本村村民。這樣村民既有土地流轉的收入,又能給中化工作,而且收入非常穩定,還沒有風險。” 溫蔚卓說,農戶們告別了單打獨斗的分散經營模式,以土地入股或流轉結合務工的形式,深度融入現代農業生產鏈條。這種創新模式,在穩定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還通過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
村民付來忠在侯家營子的地就在中化農業MAP示范田中,他粗略算了一筆賬:自家土地每年每畝有穩定收益約1400元,騰出手來在農場打工,自己每月還能拿六千多元務工工資。“不光掙錢比以前多了,人也輕松了,還能跟著MAP專家學技術。”付來忠說。
七份子村村民陳杰也是積極響應政策的種植大戶之一,他感慨道:“以前我們合作社種了1400多畝地,但產量一直上不去。如今,達拉特旗政府高標準改造農田,又有侯家營子的成功范例在前。我們馬上將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到了3000畝,而且每畝種植從5000株~5500株,增加到了6700株,從灌溉系統改造,到種植過程也都引入了中化農業MAP的全程技術服務。去年每畝增加了200元的收入,既省心又能多掙錢!”
溫蔚卓說,目前土右旗正在大力推進玉米單產提升行動,今年計劃實施20萬畝,下一步將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面向全旗加快推廣中化農業MAP“噸糧田”方案,大力破解農業發展的高產瓶頸。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黑龍江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堅持穩中求進工作思路,以打造價值黨建品牌為抓手,不斷將黨建工作融入安全管理、生產經營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行穩...
7月1日,中國石化資本投資入股海德明能(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德氫能)正式完成。這是繼2024年6月中國石化資本旗下恩澤基金投資海德氫能后,中國石化資本再次加碼增資。
中化新網訊近日雪天鹽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天鹽業”)獲得國內權威信用評級機構——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主體信用評級最高級“AAA”,評級展望為“穩定”。雪天鹽業首次獲得最高信用評級,....
中化新網訊?今年以來,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聚焦客戶需求,深挖裝置改造潛力,優化原料利用與生產工藝,實現負極焦全產全銷,6月單月產銷量超2024年最高水平25%,刷新歷史紀錄。生產高質量負極焦難度極大.....
7月3日,廣東石化再傳喜訊:6月份航煤出廠26.08萬噸,刷新自開工以來的單月新高。今年上半年,廣東石化通過保稅供應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約9.8萬噸航煤,深圳機場保稅航煤占比已從2024年0.2%增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