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日前,全球首套海上3兆瓦級高溫煙氣余熱回收有機朗肯循環(ORC)發電裝置在文昌19-1油田完成96小時滿負荷運行測試,裝置累計發電量100萬千瓦時,標志著海上油氣田在電站煙氣余熱回收利用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成功將廢棄的煙氣熱能轉化為清潔電能,實現“余熱驅動+清潔供能”的低碳運行新模式。
據悉,此前海上高溫余熱ORC發電技術在國內外尚無應用先例。中國海油從源頭創新,與中國船舶聯合打造自主可控裝備體系,實現全球首套裝置國產化。裝置創新采用有機工質閉式循環技術,利用電站產生的高溫廢熱煙氣作為熱源,低沸點的有機工質吸收熱量后產生高壓蒸汽進入透平膨脹做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從透平膨脹機排出的低壓蒸汽經冷卻凝結成液態工質,借助工質泵完成系統循環。裝置通過“取熱、發電、冷卻”三大關鍵環節實現低品位熱能向高品位電能的轉換,開創了海上平臺多能融合的新模式。
在裝置調試期間,項目團隊攻克了多項工程化難題,科學解決系統抽真空、工質安全充裝、多系統協同匹配控制、并網穩定性控制等挑戰,形成了復雜工況下裝置開機的控制策略和應對方案,實現裝置實時優化與精準動態控制,順利完成各項調試。裝置預計年發電量超2400萬千瓦時,相當于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8萬噸,等同于植樹造林約450萬棵,經濟與生態效益顯著。
此外,項目首次在海上平臺實現電站高溫煙氣余熱回收、ORC余熱發電、溴化鋰空調余熱制冷“冷熱電”協同創新應用,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綠色低碳開發方案,推動海上關鍵裝備自主國產化研制,助力高質量實現“雙碳”目標。
6月19日,中船集團七一一所與上港集團能源公司、上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對一艘14000TEU大型集裝箱船成功完成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LCO2)接卸回收工作,標志著全球首次船對船LCO2接卸作業完成,...
今年以來,河南油田物資供銷中心通過“全天候響應+精準化調度+應急化保障”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構建起高效物資保障體系。今年前5個月,該中心完成采購入庫物資2.31億元、供應物資2.33億元。
近日,大慶油田工程建設公司南五110千伏變電站分散式風電工程首批三臺混塔式風機混凝土段階段性吊裝任務圓滿完工,其中最新引進的1250噸履帶式起重機首次亮相施工現場。
日前,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120萬噸/年乙烯裝置裂解氣壓縮機汽輪機完成GII跳閘試驗,標志著該項目首臺大型關鍵機組單機試車取得成功,為下一步乙烯裝置聯動試車與項目投料開工奠定基礎。
“油井黃20斜-8井換上減磨接箍后,檢泵周期從11個月延長到了約19個月。”6月10日,江漢油田江漢采油廠技術監督站作業技術室主任王應加看著新鮮出爐的生產數據難掩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