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鄭州一安水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TOMYA硅基納米結構新材料,在新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領域取得突破。該材料具備的超強隔溫耐火功能可解決動力電池、儲能因熱失控、熱擴散導致的起火和爆炸等行業痛點。
該材料是將納米硅基材料等無機材料經復配制備成納米嵌套結構,進一步合成的高性能新材料,具備保溫、隔熱、耐高溫(A1級防火)、防水、耐腐蝕、輕質等性能。德國萊茵檢測依照ANSI/UL263-2022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這種新型納米硅基材料防火隔熱超過3.5小時。在UL9540A儲能箱體大規模火燒測試中,箱體襯板若應用該材料,能有效阻止溫度蔓延,從而確保相鄰箱體的安全。
該公司首席科學家李鎮文教授表示,使用TOMYA硅基納米結構新材料的隔熱防火板,通過納米嵌套結構有效阻隔熱傳導與熱蔓延,即使面對鋰電池燃爆時超1200℃的瞬時高溫,這種獨特結構也能發揮強大的隔熱作用,確保背火面溫度穩定可控。
“這種材料結構創新性地解決了輕量化與高安全性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軍工特種裝備、航空航天、核工業、石油管道、節能建筑、電力管網等領域對綠色環保、保溫、輕質、防火、耐腐蝕等方面超高特性的需求。”李鎮文說。工信部發布的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44240-2024《電能儲存系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提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要求電池因內短路發生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不蔓延。TOMYA硅基納米新結構材料系列產品具有隔熱>1000℃、耐火>1300℃等特性,解決了電池熱失控、熱蔓延問題。
據悉,TOMYA硅基納米新結構材料已在江蘇、浙江、河南、山東、福建等地動力電池、儲能領域得到應用。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莊磊、研究員褚衍輝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可耐受3600℃極端高溫氧化的新型高熵碳化物材料,相關成果發表于《先進材料》。
6月18日,內蒙古大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臨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投資協議書》,擬投資10億元建設3000噸/年金屬鋰電池新材料項目。
近日,由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完成的“增強型聚乙烯中空纖維膜制備及應用研究”項目通過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6月19日,2025第三屆有機硅技術與應用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辦。會議圍繞“百年變局企而望硅”主題,聚焦“硅基新能源+硅基新材料”的技術與應用創新思路,業界專家共同探討有機硅行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近日,從貴州鋰想時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傳來消息,隨著公司電池級碳酸酯項目正式投產,鋰想時代成為西南地區唯一一家已投產的生產電池級碳酸甲乙酯和電池級碳酸二乙酯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