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工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博祿作為聚烯烴領域的領先企業,憑借差異化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中國市場實現了逆勢增長。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國際橡塑展期間,博祿北亞區高級副總裁董劍偉接受中國化工報專訪,詳細闡述了公司在華發展戰略、本土化布局以及創新驅動下的循環經濟實踐。
市場挑戰下業績強勁表現
盡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博祿在2024年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集團年報顯示,2024年博祿全球總銷量達530萬噸,產能利用率接近100%,總營收60.3億美元,年度同比增長4%;凈利潤12.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4%,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24.8億美元。其中,亞太區銷量占比63%,中國市場貢獻突出。
董劍偉指出,博祿的優異表現得益于“差異化產品戰略”與“創新驅動”的雙重引擎。“與市場上同質化嚴重的工業制成品不同,我們專注于高附加值聚烯烴產品,無論是差異化性能還是可持續的應用開發能力,均能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他舉例稱,在包裝領域,博祿產品的應用端解決方案專注于可回收性設計(DfR)和消費后回收材料(PCR)的有效利用,成為客戶替代傳統材料的優選方案。
堅持本土化戰略深化在華布局
深耕中國市場二十余年,博祿通過本土化戰略構建了覆蓋營銷、應用開發與測試、物流與客戶服務的全產業鏈體系。目前,博祿在中國設有7個區域性物流中心,確保從阿聯酋進口的基礎樹脂高效觸達全國客戶。此外,上海臨港改性工廠的轉型成果成為本土化戰略的典范。該工廠利用改性樹脂生產汽車專用材料,2024年43%的銷售量來自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崛起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業務結構。”董劍偉回顧道,2018年前博祿的汽車業務主要服務于傳統燃油車企,但隨著新能源車企爆發式增長,臨港工廠迅速調整方向。“2022年起,我們僅用兩年時間便將新能源相關銷售量占比提升至43%,這得益于中國主機廠敏捷的開發周期和對創新材料的高度需求。”
面對中國聚烯烴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董劍偉保持樂觀態度。“中國高端聚烯烴市場的增長率始終略高于GDP增速,且‘雙碳’戰略會促進新增產能的合理化利用。”他強調,當前中國聚烯烴市場龐大,疊加新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的政策紅利,行業長期前景廣闊。“相信供需平衡將隨著市場結構調整加速實現。”
今年,博祿將北亞區總部遷至上海虹口區,并加速在寧波世界銀行塑料垃圾減量管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合作進度。董劍偉希望,博祿未來將繼續加大本地回收合作伙伴網絡的共同建設,彌補高端消費后回收再生料的供應缺口,尤其是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產業集群區域。
技術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
“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是技術創新。”董劍偉強調,博祿在阿布扎比的研發中心和在上海設立的應用中心是其在華戰略的“技術引擎”。其中,上海張江應用中心達到5S級別標準,聚焦汽車、包裝、循環經濟領域的定制化解決方案開發。以汽車領域為例,博祿開發的定制聚丙烯(PP)改性材料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下成功替代傳統工程塑料,助力電動車行業的輕量化進程。
在聚烯烴循環經濟領域,博祿推出了“循環之家”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涵蓋可回收設計、針對再生料的性能補強、物理回收、基于可再生原料的高端聚烯烴,以及化學回收。在包裝領域,工業重包袋(HDSS)可實現閉環循環,應用于非食品級接觸場景,PCR含量達30%;汽車領域部分產品PCR含量甚至突破50%。“我們與產業鏈協作,通過參與單一材料可回收設計的解決方案開發,替代多層不同材質的復合軟包裝,將大幅提升終端的回收效率。”董劍偉介紹,博祿在全球運營所在地與超過20家的回收合作伙伴建立戰略合作,覆蓋聚烯烴制品的有效回收、分揀、加工到再利用的全鏈條。
能源與基礎設施領域的創新成果同樣矚目。博祿的BorSafe? PE100RC產品廣泛應用于深圳等城市的燃氣管道改造項目,其橙色PE管已成為行業標桿。在輸配電領域,陽江青州500千伏風電場和國內750千伏超高壓電纜研制項目彰顯了技術實力。“這些項目不僅樹立了行業新標準,更為客戶提供了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董劍偉表示。
談及未來規劃,董劍偉將博祿的戰略總結為“價值設定”——即通過高附加值產品和技術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避免同質化競爭。目前,博祿聚焦汽車、能源、基礎設施、先進包裝、循環經濟五大核心領域,并計劃拓展醫療板塊。
“差異化與創新是博祿的基因。博祿將專注于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市場書寫更精彩的篇章。”董劍偉最后說道。
韓國油氣行業分析師近日表示,在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深陷巨額債務之際,韓國領先的私營煉油商SK創新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擴大其在亞洲地區的上游業務,率先承擔起確保韓國原油供應安全計劃的重任。
殼牌公司(SHELL)6月25日否認媒體關于其正在積極洽購英國石油公司(BP)的報道。殼牌發言人表示,“這只是市場的進一步猜測,目前沒有進行任何談判。”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殼牌公司正就收購與B....
歐洲石化行業掀起了一股的“去產能潮”仍在持續。歐美兩大化工巨頭英力士和西湖公司同日宣布,將永久關停各自旗下位于歐洲的一家工廠并裁員。 西湖公司將關閉荷蘭佩爾尼斯工廠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6月17日,全球知名高性能耐用化學品生產商奧升德功能材料公司(下稱奧升德)宣布,將有序關閉位于中國連云港市的己二胺生產工廠。
三菱化學6月16日公告,決定搬遷在中國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工廠——三菱化學高分子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自2001年起,三菱化學高分子材料(南通)有限公司一直在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