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與科思創同步下調全年盈利預期
近日,巴斯夫與科思創同步下調了全年盈利預期,這一動向凸顯目前全球經濟增長的脆弱性。隨著美國可能對歐盟加征高額關稅,全球市場恐將持續承壓。
7月11日,巴斯夫和科思創兩家德國化工巨頭同步下調全年增長預期,并均歸因于宏觀經濟疲軟。巴斯夫將2025年全球GDP增速預期從2.6%調降至2.0%~2.5%,并認為這將導致其全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預期從80億~84億歐元縮減至73億~77億歐元。面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波動,巴斯夫高管強調其全球化布局優勢:歐洲市場90%銷售收入來自本地生產,北美市場達90%,亞太地區為80%。隨著中國湛江一體化基地投產,亞太本地化生產占比還將提升。但這種區域韌性難以抵消全球制造業因貿易壁壘和經濟動蕩導致的需求萎縮。巴斯夫其他的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2.1%至157.7億歐元;不計特殊項目的EBITDA為17.7億歐元,與分析師平均預測持平,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凈利潤為0.8億歐元,遠低于分析師的平均預測,較去年同期亦大幅縮水。
科思創同樣將全年EBITDA預期從10億~14億歐元下調至7億~11億歐元,盡管其二季度2.7億歐元的盈利接近預估上限。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季度EBITDA雖同比腰斬但仍超預期,暗示下半年形勢可能更嚴峻。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巴斯夫的最新GDP預期已顯著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的預測值2.8%。當前復雜局勢使經濟預判異常困難,但各機構持續下調預期已成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關稅陰霾再現。近期,美國宣布擬對巴西進口征收50%關稅,越南面臨20%~30%稅率,歐盟或將承受30%關稅,以上關稅或將于8月1日生效。盡管市場期待美歐達成協議,但歐盟貿易部長謝夫喬維奇7月14日直言30%關稅“實質阻斷雙邊貿易”,并譴責美方在談判期間突然加碼。目前歐盟暫緩了針對美國210億歐元的首輪關稅計劃,并籌劃720億歐元規模的更大反制方案。與此同時,歐盟正加速推進與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的貿易談判,試圖分散市場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歐美關稅可能通過談判降低稅率,但全球多場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仍可能在第三季度持續拖累經濟增長。即便最終關稅有所回調,但持續的不確定性仍將壓制三季度經濟增長。投資者審慎情緒與重大投資決策遲滯已成為2025年市場主旋律,這種態勢將持續拖累化學品需求。盡管歐洲化企努力向高附加值特種化學品轉型,但行業增長仍與GDP高度綁定。在當前需求不確定性導致買家維持低庫存的情況下,企業超額增長空間極為有限。
當前跡象顯示,今明兩年全球增速恐將低于2024年水平,化工行業復蘇之路將愈發艱難。
為加強化工行業的競爭力和現代化發展,歐盟委員會近日公布了《化工行動計劃》,旨在解決能源成本高昂、需求疲軟等問題,同時促進對該行業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投資。具體措施包括建立一個關鍵化學品聯盟,以應對化工行業產能關閉的風險,并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以確保公平競爭;迅速實施負擔得起的能源行動計劃,以幫助降低高昂的能源和原料成本;強調財政激勵措施和稅收措施,以促進對清潔化學品的需求等。該計劃還附有一份《化學品簡化綜合法案》,意在進一步簡化歐盟關鍵化學品立法,包括簡化危險化學品標簽規則;澄清歐盟化妝品法規以及簡化歐盟化肥產品的注冊等。歐盟委員會預計這些措施每年將為化工行業節省至少3.63億歐元。該計劃獲得了行業協會的歡迎,但卻遭到了一些企業的批評。
近日,波音公司負責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副總裁瑞安·福西特表示,隨著全球航空業脫碳力度加大,亞太地區不僅是未來航空旅行的增長熱點,更有望成為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生產的關鍵引擎,但這一切成為現實的前提...
7月18日,美國第二大油氣生產商雪佛龍宣布,在贏得圭亞那資產的仲裁案后,該公司已完成對赫斯公司收購,該交易總價值為600億美元。 2023年10月下旬,美國第二大油氣生產商雪佛龍公司宣布,將以....
“做得太少、太晚了。”歐洲化工巨頭英力士發文批評歐盟出臺的《歐洲化學工業行動計劃》未能解決工業界所面臨的緊迫問題,對此深感失望。 近年來,歐盟化工行業面臨高能源成本、全球競爭力不足和需求疲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