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能化分級》(T/CIE 298—2025)團體標準在中國電子學會發布。該標準由落地北京經開區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牽頭制定,通過構建“四維五級”評價框架,為人形機器人智能化技術、產品研發、測試、管理及場景應用提供統一技術語言和評價體系,助力產業從“功能導向”向“智能進化”邁進。
據北京人形機器人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標準通過借鑒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等分級邏輯,結合人形機器人的特殊性進行創新,形成以“感知認知(P)、決策學習(D)、執行表現(E)、協作交互(C)”為核心的四大能力維度,并構建L1~L5五級智能化能力分級體系。從L1~L5級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能力水平逐級遞增。
具體來看,感知認知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應具備獲取、處理、理解環境和自身狀態信息,并能進行推理、判斷、構建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決策學習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應具備通過大模型、強化學習、模仿學習等方法,在多種環境和任務中實現精準感知、邏輯推理、任務規劃和動態決策的能力;執行表現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應支持精準控制關節運動及末端操作,并具備機體移動、動態平衡、定位導航、執行復雜動作及任務的綜合能力;協作交互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能夠與人類、環境以及其他機器人或其他智能體進行安全、自然、高效地溝通和協作。
值得關注的是,該標準還給出22個一級指標、100余項技術條款、通用安全底線及典型應用場景映射,能夠為企業開展產品設計、性能對標和能力聲明提供直觀參照。
隨著分級標準的落地,人形機器人有望突破“展示性智能”,打通機器人在石化化工場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巡檢、搜救、設備操作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近年來,隨著節能環保政策的密集出臺,化工企業面臨的壓力逐步攀升,節能降碳、提質增效已成為化工企業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日前,遼寧省印發《遼寧省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圍繞石油化工等領域重點打造8個人工智能(AI)融合發展產業集群,聚焦石化領域開展垂直大模型訓練、應用、推廣,打造一批...
近日,寰球六建公司承建的塔里木120萬噸/年二期乙烯項目率先投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首臺一體式智能焊材庫,廠區焊接材料管理正式邁入智能化、數字化時代。
6月25日,湖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業行活動——走進化工行業暨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宜昌站開幕。活動聚焦化工行業轉型痛點,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通過政策解讀、經驗分享、案例展示與實地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