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常會留意海灣的相關新聞,也曾經多次到企業進行現場采訪,關于海灣集團高質量發展有講不完的故事。最近有一位叫鄭萌的年輕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一次采訪中,她說到,“2018年我在意大利讀博士的時候,跟隨我的導師給德國老牌化工企業巴斯夫做一個項目,其中一個環節需要一種染料中間體,我建議導師從中國購買,但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行’,跟我講中國的產品質量不行。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項目結束后,我本可以留在巴斯夫工作,但我選擇了回國,就想證明一下,我們中國人是可以做出點東西來的。”
鄭萌是海灣化學研究院的一名課題負責人,近兩年,她帶領的聚苯乙烯課題組,成功開發出了高端聚苯乙烯牌號,打破了國外專利商的技術封鎖。
這樣的故事在海灣數不勝數。
長期以來,我多次深入海灣,對談過近50位公司的管理人員、研發人員、一線生產工人等,他們在講述每一次技術創新、每一次生產的突破時,身上透出的那股子執著勁兒令人動容。正是這種在毫厘之間精益求精的執著,長久以來在海灣人血脈里沉淀,最終匯聚成支撐“品質海灣”最堅實的精神基石。
海灣提出“要么第一,要么唯一”品牌戰略的底氣是什么?我從兩個方面看到了問題的答案。
首先是海灣人對卓越品質的極致追求。
一個例子可以有力地證明:2019年,海灣化學啟動品牌三年攻堅行動,提出要在3年內將聚氯乙烯產品打造成國內第一品牌。作為上游的關鍵環節,海灣化學氯乙烯廠立志將氯乙烯的純度從99.98%提升到99.99%。這0.01%的提升并不容易,其中涉及到原料純度、中間產品純度、裂解效果、精餾分離效果等環節,每個環節差之毫厘都會導致失敗。氯乙烯廠攻關小組不懼困難,連夜奮戰,3個月完成任務。
這次關鍵突破更加鞏固了“海晶牌”聚氯乙烯在行業內的地位。目前,“海晶牌”聚氯乙烯在醫用樹脂、兒童玩具、家裝環保地板、汽車用品、PVC彈性體、塑料合金等高端領域均有應用,完全可以替代同類進口產品。品牌直銷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成為市場價格的“風向標”。
其次是海灣對一流職工隊伍的培養和珍視。
在海灣,常常能見到職工集體上課培訓的場景。作為青島最早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企業,以及青島乃至行業為數不多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殊榮的企業,海灣視人才為企業的第一戰略資源,以“三支隊伍”建設搭建起職工終身培訓體系,全方位培養和引進行業領軍人物、高層次專業人才和技能型職工。
這不僅是企業職工成長的平臺,更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孵化器。
海灣集團領導黃虎林在接受采訪時說過這樣一段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海灣集團從2010年啟動搬遷以來,所有新項目的建設和開車都很成功,其間,因為疫情原因,國外的技術人員沒能過來,我們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團隊把全部項目順利開起來了,原因就在于我們有一支一流的職工隊伍。我們現在不怕上項目,什么項目都能一次成功。”
恰逢青島品牌日,海灣的故事不得不講。
作為青島本土孕育、成長、壯大的國有骨干企業,海灣對卓越品質的極致苛求、對毫厘細節的鍥而不舍、對技術創新的開放擁抱以及對攻堅克難的執著勇氣,正是青島“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開放包容、勇于創新”的城市精神在企業層面的生動注腳。
在鍛造“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征程中,海灣不僅汲取了城市的文化養分,更以自身的實踐反哺和擦亮了青島作為“品牌之都”“工匠之城”的金字招牌,實現了城市精神與企業價值的深度交融與相互照亮。
作者丨商周刊 張雅喬
9月4日—6日,由青島市工信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質協、市企聯共同組織舉辦的2025年青島市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經驗交流會在即墨藍谷財富管理培訓中心舉行。
近日,青島海灣集團?經過嚴格評審2025年7—8月優秀合理化建議榜單出爐,有61項進入表彰環節。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42項分別來自海灣精化、堿業發展海灣實業、海灣港務、海灣新材料。...
今年9月是我國第48個“全國質量月”。為了全面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持續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厚植質量文化基因,青島海灣集團以“要么第一、要么唯一,共創第一高端品牌”為主題,全面開...
8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品牌故事大賽青島賽區演講比賽在青島鴻安大酒店拉開帷幕,本次比賽由青島市質量管理協會承辦,共有來自國網電力舟山供電公司、中國聯通、東阿阿膠、青島地鐵、青島啤酒、青島國信等省內外26...
一年前,筆者曾深入探訪海灣化學。在這里,隨處可見的世界級“頂配”裝備、勤奮務實的高技能人才、“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成事法則,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人難忘的,卻是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明娓...
7月21日,《青島“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產業鏈主企業名單》發布,名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綠色能源、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等10個產業體系,62家具備產業引領能力的青島企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