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打通煤炭循環經濟“最后一環”
中化新網訊 3月28日,采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氣化灰渣循環流化床焚燒系列關鍵技術建成的49萬噸/年氣化灰渣焚燒處置示范工程,實現連續穩定試運行80天。該裝置是目前世界上單套處置規模最大的氣化灰渣焚燒爐。其實現連續穩定試運行標志著我國在煤化工行業固廢處置取得新突破,有望打通煤炭循環經濟“最后一環”,并為企業和地方帶來顯著經濟和環境效益。
該項目位于新疆石河子,配套處置4套水煤漿氣化爐產生的氣化灰渣,處置量為49萬噸/年,聯產蒸汽130萬噸/年用于園區生產,處置后的灰渣作為水泥生產原料綜合利用。
針對氣流床氣化灰渣資源化利用難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項目團隊基于循環流化床燃燒基本原理,結合氣化灰渣燃燒機理研究成果,研發了氣化灰渣循環流化床焚燒系列關鍵技術,并在千噸級中試平臺完成驗證。試驗結果證明,該技術可實現多種氣流床氣化灰渣無輔助燃料的高效純燒。權威機構第三方測試結果表明,氣化灰渣燃燒效率達到99.36%。
基于中試研究結果,項目團隊設計并建設了首套氣化灰渣循環流化床焚燒爐,并由中科合肥煤氣化技術有限公司EPC總承包,于2023年5月開工建設,2024年6月完成水壓試驗,2025年1月焚燒爐開始試運行。
煤氣化灰渣是煤氣化爐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大宗工業固廢。此前,項目團隊已經研發了針對循環流化床氣化殘炭的高效焚燒技術,并在江西高安等地實現商業化應用,解決了超低揮發分、超細含碳燃料的大規模清潔高效焚燒難題。而氣流床氣化爐在現代煤化工中應用廣泛,其產生的氣化灰渣具有濕度大、灰分高、揮發分超低、反應活性差等特點,處理難度更大,需求更為迫切。我國氣流床煤氣化爐每年產生的氣化灰渣超過7000萬噸,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堆存的方式處置,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規模化利用不足,已成為制約現代煤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瓶頸。
中化新網訊7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石化專業賽新聞發布會在湖南岳陽舉行。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岳陽市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綠創石化,智領未....
近日,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步伐。
中化新網訊日前,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聯合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寧),利用工業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車間的智能化、無人化方面實現突破,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