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8月14日,在中國石化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韓石化)儲運部332號柴油成品罐,一臺搭載高壓水射流系統的除銹機器人正在罐壁上靈活攀爬除銹,這項智能化新技術的應用,讓中韓石化儲罐防腐作業在施工效率、環保性能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均實現重大突破。
與傳統人工噴砂除銹相比,新型機器人除銹技術展現出顯著優勢。施工效率方面,由于罐體無須搭建腳手架,單罐施工周期可縮短約80天,施工效率顯著提升。在環保性能上,施工過程完全杜絕噴砂工藝產生的粉塵污染,現場工作環境更加清潔。除銹廢水經機器人配備的1微米級過濾芯回收系統處理后,各項環保指標均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經濟效益方面,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該技術在材料消耗、人力成本等方面實現全面優化,綜合經濟效益較傳統工藝有較大提升。經嚴格檢測,采用新工藝處理的罐體涂層附著力、均勻度等關鍵指標優于行業標準。
“這項技術不僅解決了施工安全難題,更保證了作業質量的穩定性。”中韓石化設備工程部負責人表示。據儲運部測算,新技術應用后單罐維護成本顯著降低,同時避免了停產施工對生產帶來的影響。據悉,中韓石化設備工程部與儲運部正聯合優化技術參數,計劃在更多儲罐項目中推廣這一智能化技術。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和應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下稱《政策2.0版》),旨在加速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向各行業滲透。
?近日,中石油云南石化全廠17套生產裝置全面投用全流程智能控制(IPC)系統,成為中石油煉化系統首家完成全廠級IPC的企業,裝置平穩運行率、能耗控制與操作效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