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空氣 65種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HJ 759-2023)等7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環境空氣 65種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HJ 759-2023)為首次修訂,適用于環境空氣和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空氣中65種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在適用范圍中增加了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空氣,完善了采樣技術要求和前處理、定量方式的性能指標要求,支撐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工作及《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履約監測。
《固定污染源廢氣 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 1286-2023)為首次發布,規定了連續監測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技術驗收、運行維護、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數據審核和處理等要求,有利于推動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技術在固定源管理中的標準化、規范化應用,支撐《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等標準實施。
《固定污染源廢氣 煙氣黑度的測定 林格曼望遠鏡法》(HJ 1287-2023)為首次發布,適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口處煙氣黑度的測定,解決了林格曼黑度圖板攜帶不便、擺放受限、易損褪色等問題,進一步提高煙氣黑度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支撐《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71-2014)等標準實施。
《水質 丙烯酸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HJ 1288-2023)為首次發布,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丙烯酸的測定,填補了水中丙烯酸分析方法標準空白,支撐《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1-2015)、《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2-2015)等標準實施。
《土壤和沉積物 15種酮類和6種醚類化合物的測定 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HJ 1289-2023)為首次發布,適用于土壤和沉積物中相關酮類和醚類化合物的測定,填補了土壤和沉積物中醚類化合物分析方法標準空白,拓展了酮類化合物分析對象范圍,支撐土壤風險評估及管控工作。
《土壤和沉積物 毒殺芬的測定 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HJ 1290-2023)為首次發布,適用于土壤和沉積物中3種指示性毒殺芬同類物的測定,填補了土壤和沉積物中毒殺芬分析方法標準空白,支撐《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實施。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編碼規則》(HJ 1291-2023)為首次發布,適用于地表水環境質量常規監測點位的編碼工作。標準明確了監測點位控制級別、流域水系、行政區劃、水體類型和順序等要素的編碼方法,規范了監測點位編碼工作。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述7項標準的發布實施,對于進一步完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規范生態環境監測行為,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服務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支撐國際公約履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上海市組織開展以“節能增效煥‘新’引領”為主題的2025年節能宣傳周系列活動。活動深入挖掘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特色、亮點,講好“雙碳”故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近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河南省強化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案件高發態...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臨界煤電聯營一體化項目現場,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技術團隊正在推進蒸汽管網對接工作。該項目投產后,克石化將停運4臺鍋爐,實現煤炭消耗“清零”,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日,從中國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紅光公司“廢酸處理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現場傳來喜訊,102B廢酸真空濃縮裝置產出硫酸濃度達到82%以上,返生產線硝化使用,各項指標參數滿足需要,技改項目取得成功。
近日,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超教授等聯合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在《自然綜述:清潔技術》期刊發表題為《規模化碳移除不應以推遲減排為代價》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指出碳中和發展應分別設定源頭減碳與后期碳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