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伊拉克米桑油田,正午的陽光格外毒辣,地表溫度飆升至50攝氏度。華北石油工程伊拉克項目 HBGC101 鉆井隊場地工長張濤,正如往常一樣在設備間穿梭。他的工衣緊緊貼在身上,背上早已結滿了成片的白花花鹽漬,通紅的臉頰上還沾著些沒擦干凈的泥漿。
“工長,歇會兒吧!您瞅這日頭,曬得人眼都睜不開!”當地鉆工穆罕默德將一瓶礦泉水遞給這個眼前不停奔波的中國人。張濤接過水猛灌了兩口,抹了把臉咧嘴笑道:“歇啥?我這每日40000步的‘任務’還沒完成呢!”說著轉身又朝吊車跑去,“我剛檢查完吊具,叉車的輪胎螺絲得再擰兩下,可不能馬虎。”
穆罕默德望著他快步穿梭在設備間的背影,跟身邊的新同事嘀咕:“這就是咱們的‘飛毛腿’工長,從接班到現在,腳就沒停過。”
“飛毛腿”這個名號,是隊里人私下喊開的。鉆井隊的場地工長本就是最磨人的崗位—要盯著數噸重的設備調度,要卡著每道工序的質量,還得帶著伊工們一起扛活兒。伊拉克的夏天,地表溫度飆到50多度,張濤每天接班第一件事,就是領著大伙兒蹲在地上查吊車、摸叉車、掰吊具卸扣,指縫里嵌進的油污,連洗衣粉都搓不下來。等開工了,他更是腳不沾地,這邊剛教完伊工怎么穩吊鉆桿,那邊又要跑去核對物料清單。看見誰操作姿勢不對,立馬幾步沖過去糾正,嗓門亮得能蓋過機器聲。
“工長,這STOP卡到底咋填啊?”去年夏天,新入職的阿卜杜攥著安全觀察卡,站在鉆臺邊犯愁。他剛分到場地實習,連設備名稱都認不全,更別說填這種要揪細節的安全卡了。
張濤蹲下來,拿過筆在卡上畫:“你看,這里要寫清楚觀察到的動作—比如剛才老薩掛吊繩時,鉤子歪了兩公分,這就是‘不安全狀態’;然后寫建議,比如‘掛吊前先拉正吊繩,確認掛鉤垂直’,懂不?”他邊說邊指給阿卜杜看設備,“咱們干鉆井,多填一張仔細的卡,就少一分危險。這是海外現場安全巡查最看重的現場細節。
” 那之后,阿卜杜成了張濤的“小尾巴”。張濤去哪他去哪,從設備檢查到安全操作,張濤手把手教,連擰螺絲的力度都要示范三遍。師徒倆蹲在烈日下填STOP卡,張濤會指著遠處的鉆塔說:“阿卜杜,咱們手上的卡不是廢紙,是保住大家伙命的‘護身符’。
” 一年下來,師徒倆一起填了120多張STOP卡,好幾張還被項目部評為“優秀”。阿卜杜不僅能獨立頂崗,還因為安全意識強、技術好,近兩年連續拿了國際公司的“優秀外籍員工”。領獎金那天,阿卜杜抱著證書找到張濤,紅著臉說:“工長,沒有你,我現在還不知道怎么握扳手呢!”
張濤拍了拍他的肩膀,又朝場地那頭走去——那邊叉車剛運來新的鉆桿,得趕緊去核對。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和滿場的設備、忙碌的身影疊在一起。穆罕默德遠遠看著,跟身邊人笑著說:“你看,咱們的‘飛毛腿’,又開始跑了。”
戈壁上的風卷著沙,吹過曬得發燙的設備,也吹過張濤那件結著鹽漬的工衣。沒豪言壯語,他就憑著這雙“飛毛腿”,在伊拉克的烈日下跑過一個又一個工期,把自己的日子,跑成了鉆井隊里最踏實的故事。(李秀 吳國君 胡亞華 )
9月18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二作業區測調班的員工們在測調培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技能訓練,持續提升標準化操作水平。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二作業區打造測調培訓基地,以“精準對接需求、強化實戰能
自“質量月”啟動以來,河南油田南陽能化干部員工恪守“質量永遠領先一步”的質量方針,嚴格把好質量關,強化生產過程品質管控,對生產裝置實施消缺改造,關鍵工藝流程再優化,為生產保駕護航。(喬慶芳
在新時代黨建工作的引領下,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鉀肥分公司生產四車間第一黨支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扎實推進“百日融合煥新行動”,創新開展“解決職工急難愁盼”專項行動。
為加快自主創新基礎產品和工藝推廣應用,著力解決“不好用、不敢用”難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組織開展2025年度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推進機構征集工作。以推動自主創新基礎產品和工藝推廣應用為目....
9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潞安化工集團上榜,位列第198位。這份榜單以2024年企業營業收入為入圍標準,入圍門檻較上年提高5.79億元,達到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