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廢塑料污染控制技術規范》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廢塑料污染控制技術規范》(HJ 364-2022)(以下簡稱《技術規范》),對管理要求、全生命周期管理、環境風險防控要求、廢塑料再生行業發展需求等進行修訂。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對《技術規范》進行了解讀。
舊規范已不適應發展需求
該相關負責人表示,2007年制定的《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試行)》(HJ/T 364-2007)已不再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及管理要求,因此作出發布后的第一次修改。
他介紹,《技術規范》銜接了最新管理要求,填補了管理空白。與2007版相比,《技術規范》融入了廢塑料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的一些新要求,調整了適用范圍,根據我國進口廢物管理政策變化刪除了進口廢塑料;按照廢塑料的歸類增加了屬于危險廢物的廢塑料。
《技術規范》還強化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環境風險防控要求。比如,從廢塑料產生、收集、運輸、貯存、預處理、再生利用和處置的全生命周期考慮,提出廢塑料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要求;并分別針對工業源、生活源、農業源廢塑料和醫療機構可回收物等提出污染控制要求;從加強廢塑料源頭減量和提高回收利用率的角度,提出開展綠色設計,以及科學選擇再生利用技術路線的要求等;充分考慮廢塑料收運貯、預處理、再生利用和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等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明確各個環節需重點控制的污染物和控制要求,確保環境風險可控。
鼓勵廢塑料化學再生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適應廢塑料再生行業發展需求,針對當前化學再生利用技術發展較快的形勢,《技術規范》對廢塑料化學再生提出了污染防治要求。
該負責人表示,廢塑料再生利用方式可分為物理再生和化學再生。物理再生應用范圍廣、成熟度高,但受廢塑料品質、再生次數的限制,對混雜、低值廢塑料的適用性較低。隨著技術進步,適用于低值廢塑料的化學再生已在國內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并建成了規模化裝置,可作為物理再生的有效補充。
該負責人強調,在化學再生技術起步階段,《技術規范》提出的化學再生產物的環境管理要求,對推動先進再生技術應用和化學再生項目規模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對于不適合物理再生的廢塑料,《技術規范》鼓勵化學再生,有利于增加再生利用次數,發揮減少廢塑料污染和降低碳排放的協同效應;鼓勵企業根據廢塑料材質特性、混雜程度、潔凈度、當地環境容量和產業結構等情況,選擇適當的工藝,提高廢塑料資源化利用率,減少填埋和焚燒量。
針對不同環節提出具體要求
為引導各方落實有關廢塑料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要求,有效控制廢塑料污染,降低廢塑料向環境的泄露。《技術規范》對涉及的廢塑料全生命周期不同環節提出了具體要求。
《技術規范》要求,對于產生源,產生廢塑料的工業企業應當做好廢塑料的分類貯存,建立好相關臺賬;生活領域產生廢塑料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做好精準投放;在農業領域產生廢塑料的相關種養殖戶、漁民等應當做好各類廢塑料的回收,避免隨意丟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嚴格做好可回收物與醫療廢物中廢塑料的分類分區管理。
對于收運貯和預處理過程,應當根據工藝技術特點,強化污染控制措施。在收集、貯存等過程應按照廢塑料自身特點加強分類,便于后期的再生利用;運輸過程應強化防遺撒措施,避免廢塑料直接污染環境;預處理過程則需要強化廢水與廢氣的污染防治。
《技術規范》提出,對于利用處置過程,應當嚴格遵守現有的水、氣、固體廢物、噪聲等污染防治標準要求;從事化學再生的企業,應當嚴格按照固體廢物與危險廢物鑒別的結果,加強廢塑料化學再生產物的環境管理。
?近日,上海市組織開展以“節能增效煥‘新’引領”為主題的2025年節能宣傳周系列活動。活動深入挖掘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特色、亮點,講好“雙碳”故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近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河南省強化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案件高發態...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臨界煤電聯營一體化項目現場,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技術團隊正在推進蒸汽管網對接工作。該項目投產后,克石化將停運4臺鍋爐,實現煤炭消耗“清零”,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日,從中國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紅光公司“廢酸處理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現場傳來喜訊,102B廢酸真空濃縮裝置產出硫酸濃度達到82%以上,返生產線硝化使用,各項指標參數滿足需要,技改項目取得成功。
近日,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超教授等聯合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在《自然綜述:清潔技術》期刊發表題為《規模化碳移除不應以推遲減排為代價》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指出碳中和發展應分別設定源頭減碳與后期碳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