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11日,第17屆全球化學品法規年度論壇(CRACChina2025)于杭州西子湖畔圓滿落幕。
本屆論壇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地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媒體及企業在內的超過400位代表,共同聚焦化學品、農藥、化妝品、再生塑料等多元領域,深入交流行業前沿動態與市場趨勢,積極探索綠色、創新與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除主論壇“全球化學品合規管理與綠色創新可持續”外,大會還設立了多個專題分會場,涵蓋全球農藥登記合規與創新、再生塑料合成樹脂合規、化妝品新原料合規路徑、海關進出口監管與貿易合規、助力農藥企業出海-閉門交流會等,為與會代表提供了豐富、專業的交流平臺。
本屆論壇由杭州瑞歐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獲得了浙江省農藥工業協會、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企業協會、浙江大學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中國報關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化工行業分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香精香料分會、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上海市報關協會、自然伙伴計劃、鋒信環球、北京穎泰嘉和分析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敖維計算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福州譯國譯民集團有限公司、新華社、人民網、央視頻、浙江在線、杭州日報、農藥市場信息傳媒、世界農化網、日本化學工業日報、ChemLinked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CRAC2025:全球協作,綠色轉型
9月10日,第17屆全球化學品法規年度論壇正式拉開序幕。浙大創新創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王玲玲為大會致開幕詞。
她表示,瑞歐科技作為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的優秀企業代表,始終以專業服務和創新解決方案為行業賦能,積極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展現了浙大系企業對行業發展的切實推動力和支撐作用。
杭州瑞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洪方生在致辭中強調,越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行業內外的溝通交流、經驗共享就越重要。
瑞歐科技希望通過CRAC平臺,讓政策制定者、技術專家、企業代表坐在一起,把“挑戰”拆解成“可落地的方案”,把“趨勢”轉化為“能抓住的機遇”。
未來,瑞歐科技將繼續秉持“專業、務實、創新”的初心,做好行業的“服務者”與“搭橋者”,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全球化學品行業邁向更合規、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
全球化學品可持續發展:從合規驅動到綠色增長新戰略
在全球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化學品管理規范化與高標準已成為行業共識和國際趨勢。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正持續完善立法、強化全生命周期監管,并推動技術創新,致力于構建更加安全、透明的可持續化學品治理體系。
歐盟作為全球化學品治理的重要引領者,其近期推出的《歐洲化學工業行動計劃》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該計劃直面產業外移、能源成本高與產能過剩等挑戰,聚焦增強工業韌性、加速脫碳、激勵創新及簡化法規,全面推進行業向綠色、循環和高質量方向轉型。
赫爾辛基化學品論壇(HCF)秘書長GeertDancet指出,該計劃明確了四大行動方向,包括強化產業韌性、保障能源供應并推動脫碳與循環經濟、激勵綠色創新與市場機制,以及簡化監管框架。目前計劃涵蓋30余項具體行動,預計將于2027年初進行評估,其結果可能進一步推動歐盟化學品法規的優化與簡化。
在廢棄物管理方面,全球每年約產生21億噸城市固廢,而回收率僅16%。行業專家提到,傳統產品設計常常伴隨毒物殘留與資源浪費,導致“降級回收”甚至環境污染。為此,“搖籃到搖籃”(C2C)理念倡導從設計源頭將產品區分為“生物養分”和“技術養分”,實現材料在多個代謝循環中的持續利用,真正做到“廢物即養分”。國際實踐表明,C2C不僅可帶來生態效益,也能創造顯著商業價值,推動企業轉向生態創新設計。
在全球供應鏈向綠色、可持續方向轉型的浪潮中,對化學品的透明化管理與風險控制已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
美國清潔生產行動組織GreenScreen項目負責人ChrisHelt指出,CPA致力于通過提供戰略性解決方案,從產品和供應鏈中去除有毒化學品。GreenScreen與ChemicalFootprintProject等核心工具共同構成了一套從化學品、到產品、再到企業戰略層面的分層管理方法,為企業應對法規挑戰、滿足市場需求和展現領導力提供了清晰的路徑。
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和中國“雙碳”目標推進的雙重背景下,塑料行業迎來重要的轉型機遇。綠色替代技術創新正在為化工企業開辟新的增長賽道,更安全的塑料添加劑日益成為產業升級與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
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區域化學品管理室主任陳源表示,推動塑料添加劑的綠色替代不僅是應對合規要求的必然舉措,更是企業搶占綠色市場、塑造未來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AI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重構傳統產業價值鏈——實現從智能制造到數字孿生的全流程優化。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知名學者鄭強指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巨量數據-數理方法-場景模型”的協同驅動,產業轉型的關鍵是明確“為何轉-轉什么-怎么轉”的智能閉環。他強調,這一轉型絕非簡單技術疊加,而是生產組織形態的根本變革,需打破學科邊界,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真正使AI與新質生產力成為產業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躍升”的核心引擎。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持續增強,溫室氣體管理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尤其在化工行業,產品碳足跡逐漸成為采購與投標中的關鍵指標,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
雅富頓化學公司LCA專家RavinderMenon表示,原材料環節占化工產品碳足跡的75–90%,優化原材料成為減排最有效途徑。雅富頓通過與研發團隊緊密協作,并在產品設計初期引入LCA工具,成功開發出碳足跡降低40%的新型燃料添加劑,獲得了積極的市場反饋。
當前,歐盟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ESPR)的覆蓋范圍已從能源相關產品延伸至幾乎所有實物商品,旨在減少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內的整體碳足跡和環境足跡。
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ClientEarth)高級法律與政策顧問JulianSchenten結合案例,分享了歐盟生態設計總體要求,尤其是數字產品護照、重點關注化學物質、提升產品耐用性與可回收性等關鍵要求,明確指出ESPR是歐洲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的對策之一,運作良好的循環經濟是提高行業可持續競爭力的條件。
在中國,隨著ESG信息披露監管加強和資本市場對可持續投資偏好的提升,構建系統化的ESG管理體系已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環保主管崔智博指出,ESG應深度融入公司治理、供應鏈轉型、產品設計及投資者溝通等多個維度,并分享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行業ESG披露與評價方面所做的工作,總結了石化化工行業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和管理方面的進展和趨勢。崔女士強調,需各方強強聯合持續推動行業ESG水平提升,共筑行業可持續未來。
作為全球化工行業領軍企業,萬華化學將碳中和目標全面融入企業ESG戰略與運營管理,系統推進全生命周期環保管理和全生命周期能碳管理。
集團碳管理負責人李思雨分享了萬華化學在能源低碳化、電力清潔化、創新減碳化以及產品碳足跡、可持續供應鏈等方面的綠色實踐。該企業的實踐表明,綠色發展可與經濟效益協同共贏,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益運營,能夠在實現碳減排的同時提升市場競爭力。
2025全球關鍵區域化學品:新政洞察與企業合規策略
9月11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交流中心首席科學家肖學智作為本場的特邀主持嘉賓,圍繞“化學品合規管理”這一核心議題,引導與會嘉賓深入探討了化學品管理的最新政策動態與企業應對之道。
2025年6月,聯合國正式成立“化學品、廢物和污染問題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SP-CWP),將全球化學品治理提升至與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同等重要的戰略層級。該平臺致力于以權威科學評估推動政策升級,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挑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駐華代表處負責人王茜強調,企業若僅滿足于被動合規,不僅會增加運營成本,還會形成市場壁壘;而主動推進可持續創新(如篩選替代品、進行LCA評估),則有望轉化為顯著的市場競爭優勢。
在這一全球共識推進的同時,中國也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邁出關鍵一步。2025年4月,《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成為中國環境立法的重要里程碑。
生態環境部首席法律顧問別濤指出,《法典》首次以高位階法律形式確立了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等核心制度,有效解決了以往部門規章處罰力度不足、企業違法成本偏低的問題,推動“綠色化學”從理念倡導進入強制合規新階段。同時,該法典還為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控等后續配套立法提供了堅實的上位法依據。
當下,中國的化學品環境管理已經進入了新污染物治理的新階段。中國化學品環境管理領域的系統性建設正在不斷深化,逐步構建起以風險防控為核心、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現代化治理體系。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研究室主任劉洪英在會上詳細解讀了中國化學品環境管理的最新形式要求、新化學物質監管的最新政策與合規要點,協助企業建立研發、生產、使用全鏈條的環境風險防控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合規運營的有機統一。
與此同時,2025年也成為歐洲化學品管理進程中的關鍵轉折點。歐盟委員會、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及各成員國共同推動多項法規修訂與新政策落地,內容涵蓋CLP法規更新、REACH行政費用調整、化學品數據平臺持續建設以及限制物質清單擴展等。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高級技術負責人CatherineCornu表示,ECHA正在承擔日益擴大的職責,企業也需要關注法規的不斷變化,全面投資于合規性,并為執法做好準備。
歐盟化學品法規實施“統一立法、分散執法”的多層治理架構。以REACH法規為例,各成員國擁有獨立的執法體系并實施因地制宜的執法措施,如德國即由十六個聯邦州分別負責執法,但最終通過ECHA執法論壇實現跨區域協調。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執法論壇副主席KatjavomHofe特別指出,2024至2025年執法重點集中在進口管控、線上銷售合規與綜合執法等領域。執法處罰措施取決于多因素,但首要目標是恢復合規狀態。企業應密切關注ECHA發布的檢查指南與年度規劃,并積極配合執法審查工作。
2025年7月,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fra)宣布就UKREACH“過渡注冊”替代模型(ATRm)啟動公眾咨詢,原定于2026年10月的首輪注冊截止時間預計將大幅延后。
杭州瑞歐科技有限公司資深法規技術工程師史倩兒分析認為,這一變化雖在短期內減輕了企業的成本壓力,但也帶來了新規則下的不確定性。她建議企業應充分利用該緩沖期,深入理解英國新規的具體要求,制定靈活應對策略,為持續開拓英國市場夯實基礎。
同樣在法規層面有所更新的還有土耳其。2025年8月5日,土耳其環境、城市化和氣候變化部(MoEUCC)發布《KKD?K法規實施程序與原則》,正式引入臨時注冊制度和新的截止期政策。
MoEUCC化學品管理工程師BEKTA?KILI?表示,新機制支持企業借助全球現有數據以較低成本分階段完成注冊,在臨時注冊狀態下企業仍可開展生產或進口活動,為最終完成注冊爭取過渡時間。若領頭注冊人已具備完整的化學品數據,仍可選擇按原流程提交正式注冊,體現出該制度的務實與靈活。
東亞方面,2025年7月,韓國正式實施《化學品注冊與評估法案(K-REACH)修正案》及《職業安全與健康法(K-OSHA)補充條例》。
韓國環境保護研究所(KECI)環境研修部負責人JungsilUhm指出,此次修訂體現了“精準監管”與“風險防控”并重的趨勢,通過對危險物質重新分類、引入未知危害物質管理等措施,在保障公共安全與環境健康的同時,也借助分階段實施機制為企業預留了適應空間。
在東南亞,越南通過協同實施新修訂的《化學品法》及《第33/2024/ND-CP號法令》、《第113/2017/ND-CP號法令》等配套法規,進一步明確了化學品進出口的禁止與限制清單。
越南海關總署、海關監管司官員TuanThanhLe介紹,越方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和風險分級監管機制,在確保化學品貿易安全的同時大幅提升通關效率。建議企業及時掌握禁限目錄及許可條件,提前備妥越語安全數據表(SDS)等材料,積極通過國家單一窗口申報,并建立健全內部合規體系,以適應越南日益嚴格和規范的化學品監管環境。
面對全球供應鏈結構調整,越南正通過新《化學品法》及配套條例加快建設更安全、可持續的化學品管理體系。
越南化工企業責任關懷委員會會長DoThanhBai建議,跨國企業應密切關注越方在化學品分類、標簽和風險評估方面的新要求,提前制定合規策略,主動順應環境友好型產品趨勢,加強供應鏈多元化與風險管理,并投資于本地技術能力與人才培養,從而在越南日益重要的全球供應鏈中贏得先機。
2025年8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到2027年,在六大重點領域實現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與智能體的應用普及率超過70%。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從單點應用向全產業流程優化延伸,化工行業正經歷從“經驗依賴”到“數據智能”的轉型。
AI賦能化工行業提效與可持續創新實踐圓桌討論環節,瑞歐科技AI技術專家朱海東先生與帆軟軟件有限公司戰略副總裁沈濤、上海海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德亮圍繞數據驅動、私有知識圖譜賦能安全生產和未來趨勢三大核心話題,分享AI在化工行業的落地實踐與前沿思考。
為加快自主創新基礎產品和工藝推廣應用,著力解決“不好用、不敢用”難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組織開展2025年度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推進機構征集工作。以推動自主創新基礎產品和工藝推廣應用為目....
9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潞安化工集團上榜,位列第198位。這份榜單以2024年企業營業收入為入圍標準,入圍門檻較上年提高5.79億元,達到479...
本報訊今年以來,錦西石化公司緊密圍繞年度生產經營目標,以循環水系統為突破口,通過精準管控水質、優化運行模式、強化過程管控等舉措,交出一份亮眼的節水增效答卷。截至目前,回用水補水量同比增加29萬噸,新....
本報訊“付油時緊盯壓力表數值,細聽油泵運行聲響,哪怕一絲異常都不能放過。”9月17日,中石油東北銷售公司大慶代表處龍鳳油庫公路發油區,高級技師劉巖手把手向徒弟講解操作要點。這樣“手把手教、心貼心傳”的...
9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正式發布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鵬飛集團以1104.06億營收位列第236位,較去年提升4個位次!鵬飛集團已連續五年穩居中國企業500強陣營,且實現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