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在西安召開的2024全國石油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第二分論壇——原油及成品油市場形勢研討會上,業內人士認為,期貨作為企業對沖風險的管理工具,在為企業提供參考的同時,能夠有效幫助石化行業平穩運行,幫助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石化行業發展,原油產量增速由負轉正,2023年產量為2.08億噸;煉油產能也快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一,2023年我國成品油產量超4億噸。但我國能化市場目前仍存在較多挑戰。一是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多年來一直在70%以上,能源安全要高度重視。二是能源轉型不容忽視。三是結構性矛盾不容忽視。”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傅向升介紹說。
傅向升認為,石化行業不僅要著力增加原油的產能和產量,保障國內市場供應和國家能源安全。還要建立儲備機制,持續推進“減油增化”和“減油增特”的結構性調整。
上期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陸豐表示,截至目前,上期所和上期能源已圍繞能源化工、金屬和航運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上市了23個期貨和9個期權,包含原油、高低硫燃料油、瀝青、合成橡膠等多個能化品種。其中,原油期貨作為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期貨品種,上市6年來,經受住了“負油價”、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引發的極端行情的考驗,市場運行穩健、規模穩步提升、影響力持續擴大,有效反映了亞洲供需情況,具備成為亞太地區基準原油價格的基本條件。
據悉,經過多年發展,上海原油期貨價格不僅包含了中東原油到中國到岸價的價格基準,還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運費價格變動及我國原油庫存的變動情況。此外,隨著市場不斷發展,上海原油期貨價格的含義也在發生變化,逐步由到岸價發展成反映中國沿海保稅區內集散地價格。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利用原油期貨進行風險管理,例如部分煉廠已將期貨融入自身經營,借助上海原油期貨的價格信號,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
據統計,近三年上海原油期貨價格與國內成品油批發價的相關性在0.91以上,還有部分企業會利用原油期貨管理成品油貿易中的價格風險,或鎖定成品油批發零售價差。
對此,一德期貨總經理助理佘建躍表示,原油作為石化產業中最重要的源頭產品,石化產業鏈上的所有產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其價格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正因如此,在市場缺乏特定的期貨期權品種時,相關企業也可通過原油期貨進行相關性套保或其他風險對沖操作。
具體到操作上,佘建躍建議,相關下游企業需要重點關注裂解價差。在原油產業鏈上,煉油廠的利潤直接與精煉產品(汽油和餾分產品,包括柴油和航空燃料)價格和原油價格之間的利差或差價掛鉤,這種價差關系被稱為裂解價差,不僅可以體現煉油商的煉油利潤,理論上還可反映原油需求情況。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來看,指數連續兩個月上升,制造業景氣水平持續改善,景氣面有所擴大。
近日,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發改委發布恒逸能源科技(吐魯番)有限公司240萬噸/年高品質纖維用煤制乙二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眾參與信息公示。
中維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維化纖”)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容億投資、尚頎資本、上汽集團戰略直投基金及中建材基金聯合投資,標志著資本市場對中維化纖技術實力與市場前景的高度認可。
5月以來,國內煤焦油(主要指高溫煤焦油)市場在兩個月來的連續下探后止跌回穩,由5月初的主流成交價3100元(噸價,下同)步入整理階段。截至6月底,煤焦油主流成交價震蕩調整至3300元左右,期間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