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英國能源研究所發布的年度世界能源統計回顧顯示,盡管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創下歷史新高,但由于化石燃料消耗持續攀升,2024年全球能源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第四年創歷史新高。
報告數據凸顯了當前世界經濟試圖擺脫對化石燃料依賴的挑戰,俄烏沖突已重塑俄羅斯的油氣流向,而中東地區的戰亂則引發了全球對能源供應安全的擔憂。去年全球氣溫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值,較工業化前水平首次超過1.5°C。
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供應總量同比增長2%,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水電和可再生能源等所有能源類型均實現增長,這導致2024年能源領域碳排放量同比增加約1%,達到40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超過前一年創下的紀錄。在2024年全球消耗的化石燃料中,天然氣增幅最大,同比增長達2.5%;煤炭增長1.2%,仍是全球最大發電來源;石油增幅則低于1%。與此同時,風能和太陽能在2024年擴張16%,增速是能源總需求的9倍。
能源研究所作為由各級能源專業人士組成的行業機構,去年聯合畢馬威和科爾尼咨詢公司,接棒英國石油公司(BP)負責撰寫該報告。追蹤進展的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屢創新高,但全球仍未走上實現2030年可再生能源容量翻三倍目標的正軌。
報告聯合作者、科爾尼咨詢公司的羅曼·德巴雷(Romain Debarre)在聲明中表示:“去年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推動,全球能源格局迎來又一轉折點。”畢馬威合伙人瓦法·賈夫里(Wafa Jafri)則指出:“COP28會議提出了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翻三倍的宏偉愿景,但實際進展參差不齊。盡管全球增速迅猛,但仍未達到所需節奏。”
近期,伊以沖突牽動國際石化市場。尤其是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后,伊朗議會投票決定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使得國際石化市場更是高度緊張。
6月25日,歐洲化學工業委員會(Cefic)與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分別發表聲明,對歐盟委員會當日發布的《清潔工業國家援助框架》(CISAF)表示歡迎。
近期市場分析人士稱,伊以沖突給中東化學工業帶來了重大沖擊。雖然以色列沒有直接針對伊朗化工設施進行打擊,但沖突的間接影響仍導致伊朗關閉了大部分化工生產裝置。另一方面,伊朗則將目標對準了以色列的煉油和...
近期,美國化學理事會(ACC)在分析美國化學工業前景時表示,貿易政策搖擺不定和終端需求不明確對美國化學工業已造成顯著影響。ACC預計,今年美國化學品產量(不包括藥品)僅增長0.3%,預計2026年...
6月23日,在英國政府公布為期十年的工業發展戰略后,英國化學工業協會(CIA)和英力士公司發表聲明,表示對該戰略謹慎歡迎。CIA一方面稱該戰略是“受歡迎且早就應該采取的措施”,同時也稱“細節需要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