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環境產業將在變局中尋求新機會。”日前,在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5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環境商會會長、清新環境總裁李其林開門見山地指出,我國環境產業發展正同時面臨挑戰與機遇,新興應用場景市場、海外環保市場、數字賦能產業提質升級等方面,將是未來環境行業的增長點。
李其林解釋說,一方面,傳統基建市場日趨飽和,2025年生態環境工程類投資占比預計下降至30%以下;另一方面,技術轉化效能相對不足,高端設備國產化率仍低于50%。此外,國際競爭日益加劇、新一輪科技革命也給環境產業在內的各行業帶來了沖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李其林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意味著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將在7%~8%之間”。
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也表示,當前環境產業進入新階段,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環境企業要擁抱新科技,結合發展趨向,積極尋找新增市場,形成正向閉環。
那么,增量市場何處尋?對此,與會專家指明了三個方向:探尋新興應用場景市場、拓展海外環保市場,以及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產業提質升級。
在新興應用場景方面,首先是服務能源、化工等工業企業,更新工藝流程和生產設備,提供綜合能效服務,提升綜合環保和能源服務;其次在循環利用領域,推動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釋放巨大的減碳潛力和資源利用效力;其三,對新型污染物的監測與處理需求同樣將催生新的應用場景;其四是把握行業與新能源的交叉部分,如氫能、儲能、生物質等;最后,開拓碳捕集與封存、碳交易、環境金融等新場景。
而在海外市場方面,益普索中國董事長兼CEO劉立豐指出:“全球ESG概念正在加速落地,發展中國家在環境治理上有非常迫切的需求,發達國家他們在環境治理上有升級的要求,都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
據悉,近年來,我國環境產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多個項目落地,如中信環境技術投資建設運營的哈薩克斯坦KBM油田采出水回用項目、清新環境的越南那陽二期電廠110兆瓦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爐后石灰石濕法脫硫項目等。
此外,推動數字化與生態環境產業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環境治理的效果,也是破局的重要方向。“原先政府、園區和企業的需求往往是單點的排放治理,未來趨勢是通過大數據智能的手段,實現區域治理效果,從環境治理向環境效果轉變。”李其林說。
北控水務集團副總裁冒建華提到,現在創新的關鍵要素不僅是人才和資金,還有數據。“對數據進行挖掘后,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創新,新增量從這里就產生了。人工智能對我們來說產生了對基礎設施的提效,同時也打開了創新創業的新空間。”
多位與會專家指出,無論發展路徑如何變化,技術創新依然是環境產業發展的“軸心”。
“過去,環境產業主要依賴需求側拉動市場,導致市場分散、競爭力不足,未能形成具有顯著技術產品優勢的企業。如今,存量市場逐漸飽和,而創新驅動的增量市場為環境產業帶來了重要機遇。”金科環境董事長張慧春談到,“我們必須在需求側創新出性能價格更好的新產品、新技術,并由此創造新的市場。”
“面向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15萬億元的目標,行業需以技術破壁、模式重構、生態共建為核心,在變局中開創新局,才有可能去實現這個目標。”李其林表示,創新主體是企業,因此環境商會推出了“環境產業鏈伙伴計劃”,聚焦減污降碳、節能降耗、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數智化等重點領域,發揮商會優勢,凝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力量,共同挖掘行業需求以及技術的突破點。
“近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極大地提振了我們的信心,我們自身也需要不斷加強實力。”中蘭環保董事長葛芳說,“‘十五五’行業將迎來大量機遇,盡管依然面臨多方挑戰,但保持信心、持續修煉內功至關重要。只有那些具備真才實學、深耕專業領域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抓住新的機會。”
科技部部長陰和俊9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8%,超過歐盟國家平...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17日上午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砥礪奮進“十四五”,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情況。??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國資央.....
工業和信息化部9月16日發布《場景化、圖譜化推進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指引(2025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落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重點任務。場景化、圖譜化推進重點....
“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行動為全球臭氧層保護和氣候治理注入強勁動力,為推動構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做出重要貢獻。”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在9月16日召開的紀念《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