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較上年同期下降4.3%,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7.7%。此后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多箭齊發之下,市場預期明顯改善,2025年基礎化工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機會。
固定投資進入尾聲
受產品價格震蕩下行和盈利承壓影響,2024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庫存回升。據統計,2024年9月,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庫存同比增長4.60%、環比下降0.89%,處于較高水平,產品盈利仍有壓力。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2024年上半年基礎化工板塊上市公司在建工程3399億元,同比下降4.6%;2024年1—9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10.1%,相較2021—2022年期間明顯下行。
開源證券認為,考慮新增產能消化仍需要時間,預計行業供給端壓力仍存。中金公司預計本輪化工品產能擴張有望于2025年上半年進入尾聲階段。
擴大內需提振需求
2024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效落實已出臺的宏觀政策,其中“兩新”政策是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也是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新”政策推動設備制造、汽車、家電等行業生產較快增長有望帶動制冷劑、改性塑料、輪胎等需求增長。下一步,商務部將指導督促地方加強政策宣傳和資金監管推動家電生產、流通企業搶抓重要消費節點,疊加企業讓利,充分釋放政策效應,推動家電以舊換新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從地產端來看,目前房市成交已出現企穩回暖跡象,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幅度較上半年分別收窄1.9和2.3個百分點。
能源價格下行為主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基礎化工的主要原材料。2024年以來,煤炭、天然氣價格震蕩下行。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10月31日,國內天然氣、動力煤參考價格較2024年初分別下降18.8%和下降7.6%。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節能降碳仍然是我國能源行業的主要方向,能源轉型加快,但煤炭依舊是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能力持續增強。
同時,綜合國內外投行、機構等預計,2025年布倫特油價中樞可能小幅下滑到65~70美金/桶。能源價格下跌直接降低了化工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尤其是對于依賴原油生產化工產品的企業。
盈利有望局部改善
德邦證券認為,當下化工行業供需改善方向已明確,經歷史周期驗證且具備業績韌性的量增白馬股有望率先迎來反彈。
例如,近期2025年度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使用配額方案正式公布。隨著供給端政策明朗,需求端家電產銷向好,開源證券認為制冷劑進入長景氣周期。
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全球鉀肥新增供給有限,行業盈利或將維持相對景氣。據不完全統計,從在建產能來看,2025年鉀肥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老撾。展望2025年,中信證券認為,全球鉀肥新增產能有限,鉀肥行業景氣持續。
近年來,由于磷礦石供需緊張,價格持續維持高位,磷化工板塊企業利潤快速增長,紛紛擴建上游磷礦石產能,但后續由于環保監管、新礦山開采難度大等問題,新建磷礦石產能釋放較慢。同時需求端由于新能源電池需求增長,對于磷酸鐵需求增長從而帶動磷礦石消耗,磷礦石未來幾年供需仍然維持緊張狀態。浙商證券初步估算,預期在2026年之前磷礦石供需將呈現供小于求狀態,價格有望維持高位。
化工新材料是化學工業中較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部分。新材料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制造強國及國防工業發展關鍵保障的產業。新材料仍然是化工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建議重點關注半導體材料、OLED材料、COC材料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持續發展,以及需求還在增長、供給側優化和技術創新推動下的鋰電、光伏等新能源上游材料。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來看,指數連續兩個月上升,制造業景氣水平持續改善,景氣面有所擴大。
近日,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發改委發布恒逸能源科技(吐魯番)有限公司240萬噸/年高品質纖維用煤制乙二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眾參與信息公示。
中維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維化纖”)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容億投資、尚頎資本、上汽集團戰略直投基金及中建材基金聯合投資,標志著資本市場對中維化纖技術實力與市場前景的高度認可。
5月以來,國內煤焦油(主要指高溫煤焦油)市場在兩個月來的連續下探后止跌回穩,由5月初的主流成交價3100元(噸價,下同)步入整理階段。截至6月底,煤焦油主流成交價震蕩調整至3300元左右,期間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