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鹽堿地改良有了新方法。在4月7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腐植酸接枝丙烯酸鹽堿地改良劑的開發與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上,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河南省科學院高新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在腐植酸接枝丙烯酸水溶性鹽堿地改良劑研究方面有明顯創新,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腐植酸接枝丙烯酸聚合物反應擠出連續生產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土壤鹽堿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改良鹽堿地是復雜的系統工程。腐植酸接枝丙烯酸鹽堿地改良劑的研究開發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為改良鹽堿地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尹飛虎表示。
據河南省科學院高新技術研究中心李中賢研究員介紹,該中心開發的腐植酸接枝丙烯酸聚合物反應擠出連續生產工藝,實現了反應過程的自動化、連續化和微量化,該工藝不使用有機溶劑,操作簡便,安全環保,產品質量穩定,適合工業化連續生產。
據了解,2005年,河南省科學院高新技術研究中心圍繞河南濮陽、蘭考等地的鹽堿地改良,研究開發了腐植酸接枝丙烯酸鹽堿地改良劑。2021年在新疆實驗發現,該改良劑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配合節水灌溉應用具有獨特優勢。
為此,該中心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河南原力肥業有限公司、中科山東東營地理研究院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農科所等單位合作,在新疆庫爾勒、哈密、阿勒泰、伊犁、阿克蘇和山東東營等地開展了多點大田試驗,涵蓋棉花、大豆、玉米、小麥、甜菜、苜蓿、打瓜、番茄等多種作物,明確了該改良劑在不同鹽堿化程度土地、不同農作物品種和不同灌溉條件下的用法用量,證明了該改良劑具有用量少、成本低、使用方便、增產效果顯著等優勢,特別適合干旱半干旱地區配合滴灌大面積改良鹽堿地,實現了“邊滴灌、邊脫鹽、邊保水、邊增肥”,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
“當前,我國研究開發的鹽堿地治理技術較多,但真正能大范圍推廣應用的技術卻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水資源制約和經濟可行性差。”談及為什么要在新疆進行實驗,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唐中杰副研究員說,新疆有我國規模最大的鹽堿地帶,面積占全國鹽堿地的1/3,過去也曾采用灌溉洗鹽(堿)的傳統改良技術,改良一畝地需要約2000立方米的水。但是,由于新疆降水少、蒸發量大,水資源緊缺且已過度開發利用,傳統的灌溉洗鹽(堿)的技術難以為繼,急需因地制宜,探索與節水灌溉配套、投入成本與經濟狀況相適應的技術,以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
據了解,腐植酸接枝丙烯酸聚合物既能作鹽堿土改良劑,又能作緩釋肥添加劑,科研團隊已申報中國發明專利6件,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件。
“改良鹽堿地,是緩解人地矛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舉措,也是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李中賢表示,下一步,研發團隊將深入研究改良劑的作用機理以及長期滴灌條件下耕層土壤鹽堿成分的變化,將使用改良劑和其他措施相結合,以創造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化新網訊7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石化專業賽新聞發布會在湖南岳陽舉行。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岳陽市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綠創石化,智領未....
近日,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步伐。
中化新網訊日前,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聯合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寧),利用工業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車間的智能化、無人化方面實現突破,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