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石油工程建設公司中原建工公司承建的白廟淺層儲氣庫完成試運行,標志著經專項攻關改進的自動焊機成功適配小口徑管道預制,推動工藝管線預制率突破58%。
長期以來,直徑小于150mm的小口徑管道焊接是場站建設的“卡脖子”環節。傳統自動焊機因焊槍過大、夾持裝置適配性不足,在小口徑管道焊接中常遇操作受限、焊縫成型差等問題,只能依賴手工焊接。而手工焊接效率低,且受技能波動影響,合格率僅82%左右,制約著預制率提升。
“我們針對小口徑管道特點,對自動焊機做了三項核心改進。” 項目技術總工苗永敬介紹,團隊將焊槍直徑從50mm縮減至30mm,采用高強度合金材料,提升狹窄空間操作靈活性;改進自適應夾持裝置,加裝壓力傳感器和微調電機,確保焊接時管道無位移;升級智能系統,新增專用參數數據庫,實現全流程精準控制。
改進后的焊機采用直徑80mm的碳鋼管焊接,單道焊口時間從40分鐘縮至12分鐘,焊縫余高符合一級標準。數據顯示,小口徑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升至98.3%,返工率降超90%,單日預制量提升2.3倍,推動預制率從35%躍至58%,提前15天完成節點。
“此次設備的改進不僅提升效率,更重構了施工模式。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開展預制能力建設,提高現場預制精度與深度,目標是將小口徑管道預制率提升至70%以上。” 項目經理杜玉龍說。
日前,從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傳來消息,隨著卡塔爾ISND5-2項目最后一條10英寸海管鋪設完成,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工程冷金屬過渡(CMT)全自動焊設備完成首次應用。
9月12日,隨著最后一個模塊平穩吊裝就位,福建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建設現場10臺裂解爐全部完成封頂,該項目乙烯裝置的又一項關鍵施工節點順利完成。
近日,中石油寶石管業公司自主研發的直徑88.9毫米大口徑CT110連續管,搭配常規油管形成組合工藝,首次在新疆油田瑪湖井場進行深井鹽結晶解堵作業,順利將卡在2000米深的速度管柱提出,為油氣田復雜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