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9月12日,隨著最后一個模塊平穩吊裝就位,福建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建設現場10臺裂解爐全部完成封頂,該項目乙烯裝置的又一項關鍵施工節點順利完成。
據介紹,此次封頂的裂解爐是乙烯裝置的“龍頭”,采用了“2臺氣體爐+8臺液體爐”的配置,總重量超2萬噸,其處理能力和建造規模在國內已建成的乙烯裝置中名列前茅。
“這套裂解爐裝置是目前國內總規模最大、臺數最多的配置,采用了美國魯姆斯公司的專利技術,其裂解效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沙古雷乙烯項目裝置經理侯晶凱說。
值得一提的是,與國內主流大型乙烯裂解爐建設條件類比,這套裂解爐在場地受限較大的條件下,從首個模塊吊裝到全部封頂僅用10個月,比國內同領域12-14個月的常規周期大幅提前。
“我們基于豐富的裂解爐設計和建造經驗,創新性量身定制了裂解爐第2.5代建造技術——既引進關鍵專利技術和設備,又結合國內大型乙烯項目經驗進行優化。”侯晶凱補充說。除了運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和質量追溯外,他們還借助成熟的設計經驗、供應鏈和安裝技術,保障在場地受限條件下提前完成任務。
“在常規場地,一臺大吊車就能搞定施工,但現場的施工場地較小,而且工程量大、時間緊迫,所以我們通過雙履帶吊協同作業,盤活了狹窄的場地。”中國石油天然氣第六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生產經理任方表示。這套巨型裝置包含124個大型模塊,最大單體模塊重達146噸。從輻射室模塊化組裝到對流模塊、煙囪聯合模塊,整個施工過程就像“搭積木”,在地面拼裝成大型模塊后再精準吊裝到位,讓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此次裂解爐的順利封頂,將為后續工藝管道大面積鋪設、附屬設備的進一步安裝創造有利條件。
日前,從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傳來消息,隨著卡塔爾ISND5-2項目最后一條10英寸海管鋪設完成,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工程冷金屬過渡(CMT)全自動焊設備完成首次應用。
近日,中石油寶石管業公司自主研發的直徑88.9毫米大口徑CT110連續管,搭配常規油管形成組合工藝,首次在新疆油田瑪湖井場進行深井鹽結晶解堵作業,順利將卡在2000米深的速度管柱提出,為油氣田復雜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