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從沈陽化工大學傳來消息,該校許光文教授團隊聯合濟南黃臺煤氣爐有限公司完成生物質流化床兩段純氧/蒸汽氣化制合成氣萬噸級工業試驗與技術驗證。
近年來,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利用生物質作為碳源,耦合光伏電解水制“綠氫”,通過催化合成生產綠色航煤、綠色甲醇,已成為國內外當前的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熱點和新興能源與化工產業方向,也成為推進“碳中和”目標的重大技術。在合成氣制備、凈化和催化合成等眾多關鍵技術中,國內外仍未能實現產業化突破的生物質氣化制合成氣技術成為全技術鏈的“卡點”“堵點”。其中,基于流態化的大規模生物質氣化被認為是最合適的技術選擇,但需要破解生物質氣化及凈化過程的“焦油”難題,并推進生物質制合成氣運行條件的工程化放大和產業化應用。
為破解這一難題,沈陽化工大學許光文教授團隊聯合濟南黃臺煤氣爐有限公司,創新建造了年萬噸級流化床兩段氣化工業試驗裝置。該裝置利用流態化反應器實現燃料熱解與半焦氣化/焦油裂解反應的解耦與重構,形成生物質半焦的“催化”與“再生”完整循環,在快速流化床反應器中協同生物質焦油熱裂解、氧化裂解、高溫半焦催化裂解的作用,促成在反應體系中的焦油深度脫除,實現生物質氣化制低焦油燃氣或合成氣的技術目標。
截至目前,該裝置最長連續穩定操作時間超過110小時,生物質冷態氣化效率穩定維持在80%以上。以玉米秸稈作為原料時的穩定運行階段產品氣焦油含量1.58克/標準立方米,而以水稻稈作為原料時的產品氣焦油含量降為0.58克/標準立方米。同時,連續運行收集飛灰的碳含量(質量)達到20%左右。據悉,這是至今報道的連續運行時間最長、試驗的生物質燃料種類最多、所產生物質合成氣焦油含量最低,且有效合成氣產率最高的生物質氣化制備合成氣的工業試驗運行結果。
試驗結果充分證明和揭示了流化床兩段氣化技術應用于生物質燃料有效保障生物質合成氣品質、工藝裝置連續穩定運行以及具有低焦油和寬燃料適應性的技術優勢及特征,驗證了新技術制備生物質合成氣的可行性和實施進一步工程化放大的有效性。
中化新網訊7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石化專業賽新聞發布會在湖南岳陽舉行。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岳陽市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綠創石化,智領未....
近日,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步伐。
中化新網訊日前,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聯合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寧),利用工業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車間的智能化、無人化方面實現突破,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