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發展管道公司漏磁檢測器性能測試平臺開發紀實
近日,中國海油發展裝備技術公司管道公司漏磁檢測器“專科醫院”第一批接診設備成功出院:4臺檢測器經自主研發的性能測試平臺成功組裝。經測試,該組設備完全符合海管內檢測需求,可隨時投入工作崗位。
破解“求醫”窘境
長期以來,該公司管道檢測班被譽為“海管醫生”,他們牢牢守護著海底油氣供給的“藍色生命線”。“我經常把海管內檢測自主化比喻成西天取經,好不容易實現了檢測設備的從無到有,并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設備維護這個難題又擺在了面前。”該公司檢驗檢測工程師李清超回憶道。
“以前一旦出現故障,即使指示燈突然不亮了這種小事故,都要整體返廠。”在李清超看來,隨著自主檢測量不斷增大,大量依賴外部資源維修的故障處理模式已無法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不是不想修,是實在不知道哪兒壞了,我們也試過靠經驗去猜,但部件大大小小上千個,‘窮舉法’真的行不通。”李清超表示,漏磁檢測器構造極為精密,每個單元功能各具特性,工作時又始終緊貼海管內壁,伴隨長時間震動、碰撞極易損傷,如果沒有精準識別故障的方法,連定位都很困難,更別提維修。
“目前,我們已實現漏磁檢測器海管全尺寸覆蓋,按平均4年的檢測周期,每年約70條海管需使用漏磁檢測,如果不能提升設備測試和故障處理能力,將永遠無法擺脫制約。”李清超說,“我們不能只做操作工和換件工,掌握不了部件故障,那就建個‘醫院’。”
打造測試平臺
“我們從已有設備入手,對姿態系統等多個關鍵部件反復拆裝,模擬各類故障再進行調試,設計出用于定位故障的多通道信號采集板和用于觀測波形變化的融合信號分析系統。” 李清超介紹,他們去年開展科研立項,經過100多天可行性研究、18個月潛心鉆研,成功打造出漏磁檢測器性能測試平臺,實現設備部件測試、集成組裝“一站式處理”。
“簡單來說,相當于先給設備拍個全身CT,根據結果靶向診療,然后針對疑似問題拍個局部X光,確定情況直接‘開刀’,解決完后再把‘傷口’縫合。說是‘專科醫院’,但‘專’指漏磁檢測器,我們是‘全科服務’。”提到技術成果,李清超難掩自豪。
實現部件級測試
漏磁檢測器性能測試平臺的全面上線,是繼技術、設備國產化后海管內檢測自主化又一里程碑節點。和傳統整機測試相比,部件級測試更具靈活性與適應性。
“只有充分了解各部件特性、常見故障,我們才能完成設備的總裝集成、維修維護。”考慮到漏磁傳感器構造的復雜性及多探頭的精密性,團隊還進行了針對性實驗,設計出更具操作價值的數據記錄方法及合格判斷標準,可應用于靜態阻抗、通信功能等多類故障環境,并形成17套指導性工藝文件,解決了漏磁檢測器部件無法自主測試和維修的問題,提升運行效率30%。
李清超表示,他們將持續以創新為主導,推動設備及技術迭代升級,不斷提升海管內檢測專業性、設備運行穩定性及可靠性,進一步增強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本報訊7月19~20日,第十三屆(2025年)全國流態化會議暨顆粒技術會議在沈陽舉行。大會以“流化科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旨在推動流態化及顆粒技術領域相關理論與應用技術持續發展。
7月18日,杏湖產業園與南京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署項目合作協議,標志著納米酶-益生菌聯合制劑研發生產項目正式落地杏湖產業園。誼元生物創始人、歐洲科學院院士、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
在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電子設備等領域,高溫硫化硅橡膠作為關鍵的密封、粘接主要材料,需長期承受200℃以上的極端溫度環境。然而,傳統高溫膠在持續熱應力下易發生分子鏈降解、交聯密度下降,導致拉伸強度、...
硅橡膠(高溫硫化硅橡膠、室溫硫化硅橡膠、液體膠等)憑借耐候性、電絕緣性、耐高低溫性等優異特性,廣泛應用于電子封裝、航空密封、汽車制造等領域。但在250℃及以上高溫環境中,硅橡膠易發生熱氧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