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北京化工大學和江蘇先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擔的百噸級高強高模聚酰亞胺(PI)纖維制備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陳祥寶、蹇錫高,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萬泰,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長吳長江、北京大學教授陳爾強、軍科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馮新星組成,曹湘洪任主任。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發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成套產業化制備技術及關鍵裝備,形成系列產品,并在多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獲得重大應用或進行考核驗證。作為完全自主可控和軍民兩用的原創產品,項目成果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可滿足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對高性能有機纖維的迫切需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鑒定意見顯示,該項目創新闡明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所需具備的化學結構和凝聚態結構特征,實現了高強分子結構設計的原理突破。同時,發明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一體化連續紡絲技術,實現了纖維連續制備。此外,自主設計建造了國內外首條年產百噸規模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生產線,實現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的批量穩定生產。目前,項目已獲中國發明專利50件、美國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
項目牽頭人、北化大教授武德珍表示,經過近幾年的推廣和應用技術開發,特別是在用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產品在航空、航天、電子、型材制造、防彈防爆等領域均取得很好的應用評價,各下游制品或裝備也已完成大部分應用驗證工作,部分應用已進入批量供應階段。研究團隊將繼續加強聚酰亞胺纖維在不同場景的應用研究,拓展產品應用領域,提升產業化規模并降低生產成本。
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綜合性能優異,一直備受業界關注。但由于制備過程中存在工藝和裝備高度耦合、材料前驅體不穩定等難題,工業化生產難度極大。據北化大副教授牛鴻慶介紹,武德珍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于2007年起對聚酰亞胺纖維制備技術展開研究,2011年打通噸級小試工藝路線。此后歷經10噸級工程化和百噸級產業化成套技術與裝備攻關過程,于2018年建成全球首條百噸級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生產線,實現了拉伸強度3.5GPa纖維的產業化及產品的系列化。2021年,建成第二條百噸級智能化生產線,產品性能進一步提升,最高等級產品纖維拉伸強度和初始模量分別可達4.5GPa和180GPa以上。
9月22日,長陽科技旗下子公司浙江長陽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逾3億元、年產100萬平方米無色透明聚酰亞胺薄膜項目開工儀式在舟山高新技術產業園舉行。
從連云港市政府網獲悉,6月22日,江蘇海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聚酰亞胺項目在連云港開工。據了解,此次開工的項目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簽約落地快,計劃總投資110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生產的....
中化新網訊工信部網站6月12日消息,根據工信部標準化工作的總體安排,現將申請立項的《聚酰亞胺纖維色紡紗線》等144項行業標準、《零碳工廠通用要求》等10項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予以公示,截止日期為...
拼發展,招商引資是關鍵一招。近日,嘉興港區舉行2024·高性能聚酰亞胺技術和產業應用研討會暨港區膜材料產業推介會,為嘉興港區招商團隊駐會招商提供平臺。
? 10月15日,無錫順鉉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順鉉新材料)總投資10億元的功能性聚酰亞胺(PI)薄膜材料產業化項目在江蘇宜興徐舍鎮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