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生態工業園區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標準),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新標準有4項重要修訂,并提出,化工、印染等高風險工業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體系的基本要求。
據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工業思想的核心是將傳統經濟“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物質單向流動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使得整個經濟系統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生態工業園區是生態工業的主要實踐形式。現行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以下簡稱現行標準)對新時代新要求的響應不足,亟須修訂。
新標準規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和數據采集與計算方法等內容。適用于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管理,可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的評價依據,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建設成效評估的技術依據,也可作為其他相關生態工業建設咨詢活動的參考依據。
相較于現行標準,新標準有4項重要修訂。一是增加了14 項基本要求,提出了降碳減污、發展質效、創新驅動、生態引領四大類一級指標;二是考慮園區產業結構、發展階段、自然條件及數據可獲得性,設計二級指標,分為必選指標和特色指標;三是根據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需求和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的提高,加嚴了部分指標限值;四是體現分類指導,考慮不同區域環境管理的要求和行業差異,部分指標分地區或分行業設置指標限值。
據了解,自2000年以來,廣東、山東、天津、江蘇、遼寧等省(市)分別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試點,行業覆蓋造紙、化工等傳統行業以及環保、生物化工等高科技產業。
新標準在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中,明確提出化工、電鍍、印染等高風險工業園區的環境風險防控體系的基本要求。一要滿足一般園區應具備的環境風險防控體系的基本要求。二要結合產業結構、產業鏈特點、安全風險類型等實際情況,分區實行封閉化管理,建立門禁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三要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品等物料、人員、車輛進出實施全過程監管,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儲罐和管道或者建設污水處理池、應急池等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的設施,應當設計、建設和安裝有關防腐蝕、防泄漏設施和泄漏監測裝置,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四要具備對所產生危險廢物全部收集的能力。五要建立支撐風險監測、安全監管、統計分析、風險防控、應急處置等方面的環境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六要建立園區事故應急池等,確保事故狀態下,事故廢水不出園區。
此外,新標準還明確,化工園區要配備專業化工生產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獨立建設或依托骨干企業)及專管、明管輸送的配套管網,實現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達標排放。
?近日,上海市組織開展以“節能增效煥‘新’引領”為主題的2025年節能宣傳周系列活動。活動深入挖掘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特色、亮點,講好“雙碳”故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近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河南省強化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案件高發態...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臨界煤電聯營一體化項目現場,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技術團隊正在推進蒸汽管網對接工作。該項目投產后,克石化將停運4臺鍋爐,實現煤炭消耗“清零”,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日,從中國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紅光公司“廢酸處理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現場傳來喜訊,102B廢酸真空濃縮裝置產出硫酸濃度達到82%以上,返生產線硝化使用,各項指標參數滿足需要,技改項目取得成功。
近日,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超教授等聯合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在《自然綜述:清潔技術》期刊發表題為《規模化碳移除不應以推遲減排為代價》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指出碳中和發展應分別設定源頭減碳與后期碳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