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京召開2023年度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發布會。在下午召開的碳達峰碳中和論壇上,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氣候貿易單邊主義日益盛行,對產品碳足跡的強制要求已成為綠色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將極大影響我國石油和化工外向型企業出口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相關企業對碳足跡核算認證須及時關注、提高認識、盡早應對,避免被動。
碳足跡漸行漸近
去年至今,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逐步演進升級,而碳足跡因被作為強制要求,也漸漸成為熱詞。
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譚玉菲在會上介紹說,歐盟《新電池法》去年8月17日正式生效,強制要求各類電池(首先從電動車動力電池開始)必須按照歐盟規則完成碳足跡計算,并要通過歐盟指定的認證機構的審核認證,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今年4月29日,歐盟發布動力電池碳足跡計算和驗證方法征求意見稿,是配套《新電池法》的核算和聲明規則,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個階段是2025年7月正式執行,要求出口歐盟動力電池要通過歐盟認證,未通過認證的動力電池和電動車(即新能源汽車)不能上市銷售。第二個階段到2027年2月,把碳足跡按照大小分出等級。第三個階段,是到2028年根據碳足跡分級要給出最大限值,對國內出口歐盟企業影響巨大。”譚玉菲說。
據譚玉菲介紹,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去年正式生效,分三個階段實施。現在為過渡期,只要求出示報告,到2026年就要開始征稅。目前其征稅范圍包括6類產品、3類溫室氣體,6類產品中與石化化工產業直接相關的主要是化肥。但是歐盟從2026年開始,還要逐步擴大評估范圍,對于其他有碳泄漏風險的商品包括有機化學品和塑料,也要擴充進去。
“目前我們在研究其報告時發現暫時沒有與碳足跡直接相關,報告規則也不是非常細化。但是歐盟現在已拿動力電池試水,將來肯定是要涉及碳足跡,要求出示碳足跡報告。這樣就直接和碳足跡掛鉤了,涉及的產業范圍也會很廣。”譚玉菲說。
國內標準建設持續推進
譚玉菲介紹,碳足跡標準是碳足跡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引導企業低碳改造,支撐“雙碳”目標,促進產業鏈的升級轉型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它對于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打破國際綠色貿易壁壘至關重要。
對于碳足跡標準的建設,從中央到部委層面都非常重視。中央層面,2021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的碳排放核算核查報告標準。在部委層面,今年6月,由生態環境部牽頭聯合15部委發布的《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給出了詳細的施工圖和時間表,并提出了重點任務,包括發布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建立完善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立產品碳足跡分級管理制度。
“推動產品碳足跡規則國際互信也是我們要‘啃’的一個‘硬骨頭’。因為目前歐盟所有的法規、文件都要求以歐盟機構認證的碳足跡為準。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相關工作,旨在構建交流互認機制。”譚玉菲強調說。
譚玉菲說,為加快推進產品碳足跡管理工作,由生態環境部提出并指導制定了《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國家標準,已于今年8月23日正式發布。該標準規定了產品碳足跡的研究范圍、應用、原則和量化方法等,并增加了編制具體產品碳足跡標準的參考框架、數據地理邊界信息建議等,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具有操作性,為指導編制具體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提供了重要依據。
專家提出相關建議
對于碳足跡的漸行漸近,企業應如何應對呢?
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碳足跡總監孫志輝分析認為,在目前形勢下,國內企業未來產品碳足跡的主要需求不僅來自企業自身節能降碳的需求,而且來自國內碳足跡標識認證制度的推動。國內對碳足跡的重視上升到國家層面,同時國內已在開展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此外,還來自國際相關政策倒逼和產業鏈上傳遞的壓力。
因此,孫志輝建議企業從三個層面應對。第一層面是生產工藝特別簡單的小企業,主要開展簡單核算和第三方核算。第二層面,對于那些有一定供應商規模的中型企業,建議形成內部碳足跡管理機制,認真開展產品碳足跡計算。第三層面,國內大中型企業和集團公司要以碳中和及實現零碳為目標,全面開展節能降碳等碳足跡相關工作。
“當然,要全面開展碳足跡相關工作,第一步要指定相關人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第二步要制定管理方案。包括制定企業內部碳足跡核算方法,明確數據來源。第三步要強化供應鏈管理,明確如何要求供應鏈給企業提供數據,如何幫助他們降低碳排放。”孫志輝說,在從供應鏈和內部收集到數據并核算后,要邀請第三方背書,并開展第三方核查。
孫志輝說,全面行動的目標是實現零碳。因此先要做好調研摸底,然后制定總體碳中和方案,明確實現碳中和時間表、路線圖,最后選擇適當業務單元率先進行碳中和試點。
有企業先知先覺
記者了解到,針對碳足跡管理,已有國內化工企業先行先試。
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是2023年度能效及水效“領跑者”雙料得主,公司高級工程師馬成勇告訴記者,要成功出口歐盟,必須達到他們對碳足跡的強制要求。馬成勇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大量出口歐盟,所以歐盟對新能源電池進口卡得很緊。云南有多家磷銨企業都向下延伸產業鏈生產新能源電池材料,所以很容易被歐盟“卡脖子”。
“我們去年就已關注碳足跡,今年開展了產品碳足跡評價。同時,今年國家也出臺‘紅頭文件’,要求開展碳足跡相關工作。目前,我們在云南省高濃度磷復肥企業中是首家開展碳足跡評價、建立相關數據庫的。”馬成勇說。
馬成勇坦言,針對碳足跡工作,首先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與歐盟對接,形成歐盟認可的標準。當然,企業也要先知先覺,自覺開展相關工作。
“目前云南在磷銨產業鏈上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是最有優勢的,因為云南磷礦資源較豐富,磷銨生產涉及上下游企業多達百余家,多家擁有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且云南省正在根據國家要求,統一開展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申報工作。天安化工率先建立碳足跡數據庫,開展碳足跡評價,不僅可以為政府開展試點工作提供參考,同時有利于磷銨大省產業鏈上產品碳足跡管理實現相互對接,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武漢市新洲區易河村的田野上,稻苗青翠。村里的“石化路”筆直延伸,跨過清澈的河流,連接兩岸的是一座堅固的雙孔鋼筋混凝土橋——村民親切地稱之為“石化橋”。這座由中韓石化駐村工作隊傾力建成的橋梁,徹底結束了...
6月27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六化建)拉美分公司聯合阿根廷薩爾塔市公益組織在城市收容所捐贈了床上用品。目前,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薩爾塔市已步入冬季,夜晚最低氣溫降至冰點。
連日來,石家莊煉化持續推進節能降碳工作,全面挖掘裝置潛力,煉油運行四部催化汽油吸附脫硫(SZorb)裝置作為清潔汽油生產的核心裝置,通過伴熱改造及流程優化的組合拳,實現年節蒸汽3500噸,可減少碳排...
7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禁止生產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為發泡劑的聚氨酯產品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
近日,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將11種(類)具有持久性、累積性和毒性的水污染物納入名錄。 《名錄》收錄了11種(類)化學物質,其中包括鉈及鉈化合物、氰....
6月2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2025)》(下稱《報告》)。《報告》總結了2024年以來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進展,并指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任務書”和“施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