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掌握‘油脂加氫脫氧+加氫改質’(HEFA)技術路線,生產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AF)于2024年1月通過了中國民航局適航認證,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適航證的民營企業。”河南省君恒實業集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恒生物)董事長張振輝介紹道。近日,該公司“100萬噸棄油脂加工可持續航空燃料項目”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
攻克技術難題 掌握HEFA技術
“SAF是以地溝油等廢棄油脂為原料,以可持續方式生產的綠色燃料,相比傳統的化石燃料,SAF可減少85%的碳排量,而且可以防止地溝油回流餐桌,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張振輝說。
據介紹,從2017年起,君恒生物就決定對航空可持續燃料進行自主研發,通過對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產品收率低和生產周期短等技術難題進行研究,歷時5年成功掌握HEFA技術路線。
“這項技術利用廢棄油脂等原料,經過加氫脫氧、異構化等步驟,轉化為與現有航空煤油性能相近的可持續航空燃料,是全球5個能將動植物油、廢油或脂肪通過氫化加工提煉成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技術之一。”張振輝說。
技術不斷升級 促進能源新舊動能轉換
“SAF工藝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和成效,主要得益于對技術的不斷追求和探索。”張振輝說。
在突破技術難題方面,該公司創新研發的高抗酸性、抗水性催化劑載體,適應了加工高酸值廢棄油脂的需求,可確保長周期穩定運行。
在產能提升方面,該公司開發的高性能異構劑能精確調控反應空間與支鏈位置,實現定向生成單支鏈異構體,有效避免了過度支化,大幅降低了輕烴收率,顯著提升了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產量。
在技術可控性方面,該公司采用先進的流化床反應器加氫處理工藝及裝備,有效解決了結焦聚合的難題,同時針對生物正構烷烴特性研發出新型分子篩異構催化劑,使得可持續航空燃料總收率超過72%,冰點降至-42℃以下。此工藝還實現了催化劑的脫氧活性、選擇性和氫耗的靈活調節,確保整體反應過程的高度可控性。
立足“雙碳”目標 擴產增能促發展
雖然國內SAF剛剛起步,但國際市場的SAF工藝技術已相當成熟。如果要實現“雙碳”目標,目前的產能及生產成本、工藝技術等還不能滿足實際需求。“SAF必須擴產增能,只有早謀劃、早行動才能有備而戰、戰而能勝。”張振輝說。
2024年8月,君恒生物報送的“100萬噸/年棄油脂加工可持續航空燃料項目”獲得政府立項批復;當年的10月8日,該項目破土動工。目前,該項目被列入河南省重點項目,計劃2025年年底建成,2026年年初試生產。屆時,SAF年加工能力將由原來的20萬噸提到100萬噸、生產產品將達70萬噸~80萬噸/年。
7月3日,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主辦的2025年中國氮肥、甲醇技術大會在阜陽召開。會上傳達的信息表明,截至7月3日,應用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6.5MPa、3500噸級半廢鍋粉煤....
中化新網訊7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石化專業賽新聞發布會在湖南岳陽舉行。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岳陽市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綠創石化,智領未....
近日,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步伐。
中化新網訊日前,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聯合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寧),利用工業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車間的智能化、無人化方面實現突破,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