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12月3日,全球化智庫(CCG)與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企業國際化藍皮書《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8)》。該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對外投資目的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更趨理性、國企與民企齊頭并進“走出去”等成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亮點。
報告梳理并分析了2017~2018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從對外投資目的國和地區來看,2018年上半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外資目的地。這得益于一系列招商引資及投資便利化措施的實施。隨著中國不斷擴大開放,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未來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有望繼續保持高位。從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國來看,美國仍穩居全球首位。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額1582.9億美元,對外投資出現十余年內的首次下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更趨理性。報告認為,中國對企業“走出去”管理日趨完善,有效促進企業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并不斷優化對外投資結構,推動實體經濟、高新技術等走向世界舞臺。
從海外投資的區域分布看,2017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集中于歐洲、亞洲及北美洲,投資數量占比分別為39%、23%和23%。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中國企業未來對非洲投資合作的增長空間明顯。
國企、民企齊頭并進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時代特征。2017年民企與國企在海外投資上各具特點,民企在投資數量上表現搶眼,國企則在投資金額方面具有優勢。
展望2019年,報告認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心將偏向歐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市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預計未來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市場依然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重點區域,投資領域會從大型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等項目拓展到旅游、電子商務、人文教育交流等領域。
近期,伊以沖突牽動國際石化市場。尤其是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后,伊朗議會投票決定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使得國際石化市場更是高度緊張。
6月25日,歐洲化學工業委員會(Cefic)與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分別發表聲明,對歐盟委員會當日發布的《清潔工業國家援助框架》(CISAF)表示歡迎。
近期市場分析人士稱,伊以沖突給中東化學工業帶來了重大沖擊。雖然以色列沒有直接針對伊朗化工設施進行打擊,但沖突的間接影響仍導致伊朗關閉了大部分化工生產裝置。另一方面,伊朗則將目標對準了以色列的煉油和...
近期,美國化學理事會(ACC)在分析美國化學工業前景時表示,貿易政策搖擺不定和終端需求不明確對美國化學工業已造成顯著影響。ACC預計,今年美國化學品產量(不包括藥品)僅增長0.3%,預計2026年...
6月23日,在英國政府公布為期十年的工業發展戰略后,英國化學工業協會(CIA)和英力士公司發表聲明,表示對該戰略謹慎歡迎。CIA一方面稱該戰略是“受歡迎且早就應該采取的措施”,同時也稱“細節需要仔...
近日,英國能源研究所發布的年度世界能源統計回顧顯示,盡管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創下歷史新高,但由于化石燃料消耗持續攀升,2024年全球能源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第四年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