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6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簡稱《指南》),旨在減少塑料垃圾的環境泄漏,提升塑料垃圾末端安全處置水平,推動塑料制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和處置全過程的管理。《指南》將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指南》適用于塑料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的管理和應用,規定了塑料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過程中的來源、回收、質量要求、材料標準和產品規范等相關技術內容,以及消費前和消費后來源產生的塑料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的多種方式。其中,材料回收方式包括機械再利用、物理再利用、化學再利用和生物再利用;能量回收方式是以塑料廢棄物或衍生燃料代替初始礦物燃料能源,生成熱能、蒸汽或電能。此外,《指南》建立了在回收過程中所有步驟中需要考慮的一般質量要求,并為材料標準、測試標準和產品規范提供通用建議。
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統計,我國每年回收廢塑料超過1800萬噸,回收利用率位于全球前列。目前,在廢塑料回收和利用過程中,存在前端回收分散、不規范等問題,這為廢塑料的高值化再生和應用帶來挑戰。
近年來,我國正在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廢塑料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等文件,對加強廢塑料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回收利用率、提升塑料垃圾無害化處置水平等作出詳細部署。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指南》的修訂和實施將推動塑料污染治理,開展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研究評價,加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監測、防治技術和政策研究等,有助于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優化資源效率和環境效應,推動塑料價值鏈綜合治理。未來,隨著回收方式不斷創新、處理技術不斷提升、回收網絡日趨完善、管理體系持續優化,國內廢塑料回收行業將向現代化、集約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形成更加完善的塑料循環經濟系統。
有業內專家建議,企業開展廢塑料回收和再利用時,要充分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強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積極構建基于全鏈條的綠色供應鏈體系,提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價值。相關單位可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靈活采取平臺競價、公開招標、進場交易、在線拍賣等方式,充分挖掘閑廢物資市場價值。通過發揮廢舊物資處置平臺的作用,貫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優化配置,促進經濟循環和綠色發展。
中化新網訊9月12日,從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獲悉,普光天然氣凈化廠踐行綠色低碳戰略,減排增效成果顯著。截至今年8月底,工廠交出一份亮眼的綠色成績單:累計節約自用氣超千萬立方米,相當于減少二氧化....
9月10日,撫順石化公司塔林靜立,管線排空,為期40余天的裝置大修正在進行。79套主要生產裝置完成252項重點管控操作變動、3556塊盲板隔離、2.67萬噸各類物料回收……停工過程中,該公司用系統思維...
9月10日,從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鉆井一公司傳來消息,截至目前,該公司今年非柴油動力使用率達54%,同比提升32.35%,降本減排效果明顯。
9月9日,記者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河北在“主動服務提升年”活動中提升環評服務,對包括石油化工行業在內的重點項目實行環評分類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