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超教授等聯合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在《自然綜述:清潔技術》期刊發表題為《規模化碳移除不應以推遲減排為代價》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指出碳中和發展應分別設定源頭減碳與后期碳移除的降碳目標,將碳移除技術與源頭減碳相結合,有望消除外界對碳移除技術潛在的負面看法和擔憂,為解決降碳困局、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指出,實現碳中和需要明確區分源頭減碳與后期碳移除的各自目標。全球降碳的關鍵在于雙管齊下:一方面是源頭減碳,通過風光發電、氫燃料等技術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另一方面是后期除碳,采用植樹造林、空氣捕集碳等技術降低大氣碳濃度。當前,世界各國主要聚焦源頭減碳,但按照現有碳排放速度,實現2100年溫升不超過1.5℃目標所需的碳預算可能在未來5年內耗盡,僅靠源頭減碳難以達成氣候目標。
金超團隊發現,現行全球氣候政策僅設定凈零排放目標,卻未明確源頭減碳與碳移除的平衡方案。這可能導致某些國家或地區以碳移除為借口,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將減排責任完全推給未來的碳移除技術。金超指出:“將減排期望寄托于未來的碳移除,如同使用信用卡透支未來。若不嚴控當前排放,后期需處理的二氧化碳將呈指數增長。”
雖然碳移除是降低大氣碳濃度、實現地球降溫的重要手段,但其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未來投資規模、技術可行性、經濟性等都存疑。此外,大規模部署碳移除技術還可能占用耕地、增加水資源消耗,引發新的環境問題。這些因素導致外界對碳移除技術持消極態度。
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團隊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分別為源頭減碳和碳移除設定獨立目標,“兩條腿”走路,合力來實現總體的凈零目標。研究表明,與模糊處理兩種路徑的做法相比,明確區分目標能在多個維度帶來更好效果:包括短期降碳成效、碳中和實現時間、負碳排放出現節點以及最大溫升幅度控制等。這種策略既能加速減排進程,又能促進碳移除技術發展,為破解全球降碳困局提供了可行路徑。
?近日,上海市組織開展以“節能增效煥‘新’引領”為主題的2025年節能宣傳周系列活動。活動深入挖掘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特色、亮點,講好“雙碳”故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近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河南省強化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案件高發態...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臨界煤電聯營一體化項目現場,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技術團隊正在推進蒸汽管網對接工作。該項目投產后,克石化將停運4臺鍋爐,實現煤炭消耗“清零”,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日,從中國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紅光公司“廢酸處理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現場傳來喜訊,102B廢酸真空濃縮裝置產出硫酸濃度達到82%以上,返生產線硝化使用,各項指標參數滿足需要,技改項目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