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臺3D打印機“嗡嗡”作響,粉絲一般粗細的聚乳酸(PLA)原線輸入進料口。在噴頭的逐層噴涂下,一個個形狀各異、纖毫畢現的零部件逐漸成型。而另一側的展架上,靈動的抽油機、挺立的鉆井架、壯觀的壓裂車組……各種3D打印縮微模型令人目不暇接。
這是江漢油田采服中心由湖北省人社廳、中石化集團公司命名掛牌的“吳繼農工作室”。在這里,該中心3D打印科技領軍人吳繼農,把他的3D技術在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領域展示得淋漓盡致。
“想辦法搞一個好作品,充分展示一下咱們江漢技能人才的實力!”2018年,人社部組織的“技能中國行走進湖北”活動到江漢油田巡回舉辦,現任油田首席技師、采服中心技師創新聯盟領頭人吳繼農受邀參加。
帶著單位領導的囑托,他晝思夜想。幾天后,他的首個3D打印作品——一臺抽油機“脫殼而出”,在活動展廳一亮相,便驚艷了現場的所有人。而這,也打開了吳繼農的3D打印科技攻關之路。
“3D打印真是個好東西!”成功的喜悅過后,吳繼農陷入了思索:如果能把它跟創新創效結合起來,讓各種設計、構想實現可視化,必定能極大地降低試錯成本、縮短試驗周期,那才是如虎添翼呢!
說干就干。吳繼農從此一頭扎進了3D技術應用的“深海”中。從小到大、由易而難,新型井下工具、氣井井口、抽油機、壓裂車組、成套鉆井設備……在3D打印技術的加持下,他在油氣開采技術服務領域內取得了累累碩果,僅新型井下工具制作就達300余項,為企業節支創效800多萬元。
2023年,他牽頭研發的“全自動油管內徑檢驗規”榮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并參加了“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而“伸縮式異物打撈器”“組合式作業平臺”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在江漢、涪陵工區大顯身手,引人矚目。
近年來,采服中心的采氣技術服務業務量不斷攀升,相應的人員培訓任務緊、工作量大。令吳繼農倍感欣慰的是,由于3D打印產品的高度擬真性,一些以往只能在施工現場進行的培訓,現在可以“搬進”室內了。2023年,該中心試氣專業人員的培訓時間就由以往的6個月左右縮短為15天。
在吳繼農的帶動之下,大家紛紛向吳繼農拜師學習3D打印技術。目前,吳繼農團隊已經制作出1000余套采油氣、鉆修井裝備的3D模型,3D打印技術的應用范圍越拓越寬,一線生產的安全、工效以及單位的全要素生產率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我會爭取在退休前,將咱們油田油氣開采整個生產鏈的關鍵裝備和工用具,全部完成3D建模和打印,為今后的攻關創效闖出一片新天地。”談及未來奮斗目標,吳繼農眼神如炬、語調鏗鏘。
9月16日,由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正和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工業智慧化節水增效推廣活動暨金科環境水蘿卜AI智能體1.0生態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中化新網訊9月18日上午,大連松海石化檢修工程有限公司、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中興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在大連舉行SH010(25-22-2)和SH020(316Lmod)尿素級奧氏體不銹鋼材料新聞發.....
近日,中國化學華陸公司和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榮獲陜西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9月10-12日在浙江湖州召開的2025年第三屆中國長時儲能大會上,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其在長時儲能技術和產品研發和應用方面的重要貢獻和創新成果,榮獲2025年“長時儲能先鋒企業”大獎。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萍、曹湖軍與副研究員張煒進團隊開發出新型核殼結構氫負離子電解質,并構建出首例氫負離子原型電池。氫被認為是未來清潔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以氫正離子(質子....
熱固型樹脂材料的聚硫氨酯-聚硫醚樹脂憑借優異的應力釋放能力,在保持鏡片高透明度與耐沖擊性的同時,大幅降低了因內應力引起的視覺干擾,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加舒適、清晰的視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