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當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已成為時代命題。6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能源產業生態論壇上,多位專家提出,對能源化工行業來說,在時代浪潮中迎接機遇與挑戰,以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打造未來新型能源體系正當其時。
“‘十五五’時期將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也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攻堅期。”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委員、秘書長彭國安指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加速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表示,根據目前國家對新型能源體系的規劃,到2060年我國能源結構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從20%以下提升到80%以上。對此,行業需要逐步減少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燃料路徑利用,加快拓展原料路徑利用,研發碳捕集利用新路徑,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有計劃、分步驟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傳統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的對立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發揮主體能源作用。”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趙東認為,推動潔凈能源規模化是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特別是氫能的發展,將為鋼鐵、石化等難脫碳領域實現碳減排提供重要解決方案。同時,推動生產過程低碳化也是能源化工行業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其中,應重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的巨大潛力,擴展相關技術的應用。中國石化目前已經投產運行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CCUS示范項目,將齊魯石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輸送至勝利油田注入地層,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百萬噸。
“在‘十五五’能源規劃過程當中,各種能源要高質量發展,保證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建議,未來能源化工行業的規劃發展將保供放在首位。化石能源方面,既要發揮好煤炭的供能主體能力,也要提升油氣的供應能力,特別是天然氣;非化石能源方面,要制定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發展目標,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同時,行業應以需求為導向展開關鍵技術攻關,提升能源產業的數字化水平,加快建設零碳園區及零碳工廠,提高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筑牢能源“安全線”。
會上還發布了《2025能源產業生態報告》,并為80余家企業頒發了2025踐行“雙碳”目標優秀案例證書。會議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中國石油石化》雜志社、《國企》雜志社承辦。
6月15至20日,以“綠色環保,安全出行”為主題的第11屆中國綠色輪胎安全周活動舉辦。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攜手朝陽輪胎、貴州輪胎、佳通輪胎等12家產業鏈領軍企業,通過“三維科普矩陣”創新模式,吸引超300...
在2025能源產業生態論壇上,《2025能源產業生態報告》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能源結構已經實現由“一煤獨大”到多元協同的轉型突破,但行業整體仍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近日,第十八屆(2025)國際太陽能光伏和智慧能源/儲能及電池技術與裝備(上海)大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SNEC光伏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記者在展會上了解到,盡管目前光伏市場仍在底部徘徊...
6月19日,吉林省能源局發布《吉林省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對本省行政區域內建設的全技術、全場景新型儲能項目實施規范管理,涵蓋規劃布局、備案要求、建設管理、并網驗收、調度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胡偉教授團隊在《材料基因工程前沿(英文)》上發布了其開發的一種融合人工智能(AI)大語言模型(LLMs)與第一性原理計算(FP)的智能框架MatAgent,為大語言模型與計算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