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八屆(2025)國際太陽能光伏和智慧能源/儲能及電池技術與裝備(上海)大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SNEC光伏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記者在展會上了解到,盡管目前光伏市場仍在底部徘徊,但產業鏈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實現降本增效,并構建光伏、儲能等各環節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推動行業向“新”突圍、破局前行。
以創新技術實現降本增效
“雙碳“目標驅動下,光儲產業正經歷深度重構,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成為各企業共同的選擇。
記者在SNEC光伏展現場發現,無論是布局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技術(TOPCon)路線、背接觸電池技術(BC)路線還是異質結技術路線,各企業都在踐行此道。比如,在同一尺寸下想方設法通過結構優化提升組件功率;在材料上盡量采用更新的技術、實現更低的成本。
“這是我們在展會上首次亮相的基于高低溫復合鈍化背接觸技術(HIBC)的700瓦組件,該款組件相比業內其他同功率700瓦組件,面積小了0.4平方米,功率密度高了34瓦/平方米,徹底打破業內‘大尺寸帶來高功率’的固有邏輯。”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該公司在此次展會上還宣布了兩項顛覆性技術突破:經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權威認證,公司自主研發的大面積晶硅—鈣鈦礦兩端疊層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33%,刷新全球大面積疊層電池效率紀錄;BC電池組件效率突破26%,再度改寫晶硅組件效率“天花板”。
在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能源”)展位上,工作人員介紹了他們最新推出的組件:“在高溫、高輻照地區,Tiger Neo組件憑借更優的溫度系數、更高的雙面率及更低的衰減率,可有效壓縮系統初始投資與運營期間的運維成本,從而降低整體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光儲一體化發展正在提速
在此次SNEC光伏展上,光儲融合、數字化及國際協作,成為產業向零碳目標邁進的破局之道。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變電工”)旗下西安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琳介紹說,針對目前用戶對構網型組串式儲能系統強支撐、極穩定、高安全、低成本的需求,特變電工最新推出儲能交直流一體系統解決方案,采用模塊化預裝設計,可以縮短50%調試時間及80%安裝時間,節約21%以上占地。儲能交直流一體機直流線纜全內置搭配全液冷溫控系統,采用“預、泄、消”三層保護設計,全面提升安全性。
AI技術與光儲產業的深度融合,正成為解鎖智慧能源新未來的重要密碼。多家企業展示了AI賦能下的微光儲、戶用光儲、工商業光儲等多元場景解決方案。如AI驅動的光伏電站運維平臺、虛擬電廠調度系統、區塊鏈綠電交易平臺等。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指出,“光+儲”方案有助于解決AI特別是分布式AI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和減排壓力,平緩因訓練強度波動引起的用電波動對電網的沖擊;而AI能夠從供應鏈、生產、輸配送、交易、碳計算、投資等各環節,對可再生能源進行全面優化與升級。
行業向新模式“蛻變”
本次展會也展現了行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在大會開幕式上,馬來西亞砂拉越州政府與上海電氣、中國三峽國際簽署1000兆瓦漂浮太陽能項目合作備忘錄,東南亞可再生能源樞紐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協鑫集團、螞蟻數科、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20家組織與龍頭企業聯合發起全球綠色碳鏈聯盟倡議,顯示出全球光伏產業向零碳轉型的堅定信心;亞太新能源行業協會與歐洲儲能行業協會聯合啟動全球儲能與電池理事會,為儲能與電池產業的全球合作與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對于行業未來,受訪者表示,光伏行業已進入發展關鍵階段,長期看依然前景廣闊。
協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共山表示,全環節市場供需錯配依然是高懸在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從產能出清到生態重構再到穩定發展,光伏行業仍有一段蛻變之路要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第一季度是光伏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窗口期,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認為,總體來看,目前光伏行業仍處在周期底部,加強產能整合與知識產權保護是當務之急。
6月15至20日,以“綠色環保,安全出行”為主題的第11屆中國綠色輪胎安全周活動舉辦。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攜手朝陽輪胎、貴州輪胎、佳通輪胎等12家產業鏈領軍企業,通過“三維科普矩陣”創新模式,吸引超300...
當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已成為時代命題。6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能源產業生態論壇上,多位專家提出,對能源化工行業來說,在時代浪潮中迎接機遇與挑戰,以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打造未來...
在2025能源產業生態論壇上,《2025能源產業生態報告》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能源結構已經實現由“一煤獨大”到多元協同的轉型突破,但行業整體仍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6月19日,吉林省能源局發布《吉林省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對本省行政區域內建設的全技術、全場景新型儲能項目實施規范管理,涵蓋規劃布局、備案要求、建設管理、并網驗收、調度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胡偉教授團隊在《材料基因工程前沿(英文)》上發布了其開發的一種融合人工智能(AI)大語言模型(LLMs)與第一性原理計算(FP)的智能框架MatAgent,為大語言模型與計算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