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日前,南京工業大學邢衛紅、仲兆祥教授團隊等在《自然綜述:材料》發表評述論文,全面介紹了無機固態電解質(ISSEs),并揭示了這類材料的離子分離特性,為高效鋰離子分離膜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高效、綠色的海水提鋰技術被視作科研界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基于埃級離子通道的膜材料研發取得顯著進展,但該技術仍面臨穩定性不足、規模化應用受限以及鋰選擇性有待提升等挑戰。
“與新興的離子分離膜材料相比,ISSEs憑借快速的鋰離子傳輸和高離子電導率成為離子分離膜的理想選擇。”仲兆祥介紹說。ISSEs的晶體結構是其選擇性離子傳輸機制的核心。由于ISSEs的晶格孔徑有限,無法容納帶有完整水合殼層的鋰離子,因此鋰離子在通過材料前必須首先脫去外層結合的水分子。脫水后,裸離子穿過晶格,在相互連接的空位和間隙缺陷之間跳躍,形成定義明確的離子通道。“離子通道的尺寸類似‘智能門禁’,與晶格結構相匹配的離子,如鋰離子可‘絲滑通過’,而不匹配的離子則被排除在外,從而實現選擇性離子傳輸。” 仲兆祥說。
目前,該團隊自主研發的ISSEs已成功應用于海水和鹽湖鹵水的鋰提取實驗,并獲得高純度的鋰產品。未來,ISSEs有望推動綠色鋰資源的大規模開發,為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和新能源產業提供材料支撐。 (楊芳)
中化新網訊7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石化專業賽新聞發布會在湖南岳陽舉行。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岳陽市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綠創石化,智領未....
近日,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步伐。
中化新網訊日前,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聯合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寧),利用工業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車間的智能化、無人化方面實現突破,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