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新疆天業集團天偉化工廠堿車間片堿包裝線有序運轉、機械轟鳴,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
“這是絞龍下料口,片堿從這里裝袋,通過全新的熱合封包一體機進行封口,再由機械手自動碼垛……”堿車間包裝大班長王彥林站在嶄新的片堿包裝碼垛輸送線前,眼里閃著光:“這套系統,徹底解放了我們的雙手。”
這條剛剛完成升級改造的片堿包裝碼垛輸送線,已成為車間的“新風景”。機械臂精準抓取熱封后的片堿袋,雙向皮帶平穩運轉,ABB機器人與輸送系統實時交互信息——整個流程不見人影,只有設備運行的和諧韻律。
“最亮眼的是雙向雙工位設計。”王彥林撫摸著嶄新的控制系統介紹說,技術團隊給每條皮帶都配備了獨立控制系統,就像給機器裝上了“獨立思考的大腦”。現在兩臺碼垛機真正實現了獨立運行,任何一側檢修時,另一側都可照常工作。
作為改造的親歷者,王彥林對皮帶輸送機的“快拆設計”尤為自豪。“我們在包裝并線輸送、立袋輸送、碼垛機輸送等40多個輸送線軸承上安裝了合頁版式防護罩,在提升防護性能的同時,便于加油、檢修、巡檢觀察;還有輸送線皮帶防護罩、碼垛機周圍防護欄等都改為可拆卸、開門式防護。”王彥林介紹道。
技術團隊的改造,則真正實現了從“人海戰術”到“智能運維”的跨越。王彥林指著同步聯鎖啟停的輸送系統說:“現在整條線只要1位巡檢員,重點從體力勞動轉向設備管理,工作環境也大大改善。”
“看著這條嶄新的生產線,我們都覺得跟著廠里搞創新、抓技術,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王彥林說。在他身后,機械臂仍在不知疲倦地舞動,天偉化工廠技術創新的步伐也從未停歇。
日前,從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傳來消息,隨著卡塔爾ISND5-2項目最后一條10英寸海管鋪設完成,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工程冷金屬過渡(CMT)全自動焊設備完成首次應用。
9月12日,隨著最后一個模塊平穩吊裝就位,福建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建設現場10臺裂解爐全部完成封頂,該項目乙烯裝置的又一項關鍵施工節點順利完成。
近日,中石油寶石管業公司自主研發的直徑88.9毫米大口徑CT110連續管,搭配常規油管形成組合工藝,首次在新疆油田瑪湖井場進行深井鹽結晶解堵作業,順利將卡在2000米深的速度管柱提出,為油氣田復雜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