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從巴斯夫中國官網傳出消息,巴斯夫推出全新生物質平衡型(BMB)ecoflex? 牌號,即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進一步擴展經認證的可堆肥生物聚合物產品組合,為包裝行業提升可再生原料使用量提供新路徑。
PBAT 是一種常用于生物聚合物改性的材料。在價值鏈源頭,新型 ecoflex? F Blend C1200 BMB 產品使用來源于廢棄物和殘余生物質的可再生原料,替代生產所需的傳統化石原料。通過經 REDcert2 和 ISCC PLUS認證的質量平衡法,可再生原料被分配到特定的 ecoflex? 牌號產品。生物質平衡型 ecoflex? 不僅有助于減少化石資源的使用量,還可降低 60% 的產品碳足跡(相較于 ecoflex? F Blend C1200 標準牌號產品)。
通過支持收集和回收有機廢棄物,基于 PBAT 改性的經認證可堆肥產品助力實現循環經濟。盡管 PBAT 的生產過程還無法完全避免使用化石資源,但巴斯夫正借助 ecoflex? BMB 縮小這一差距。該產品不僅在使用壽命結束時能被有機回收,還能將生產初始階段的化石原料完全替代為可再生原料,向構建循環經濟的生物循環閉環又邁進一步。
ecoflex? BMB 使包裝行業的客戶能夠做出差異化產品,同時既不影響產品性能和品質,也無需對新加工產線進行額外投資,還能為減少化石資源使用量作出貢獻:巴斯夫 PBAT 在產品屬性、品質和認證方面,都與傳統牌號產品相同。因此,客戶無需重新檢測鑒定其由 ecoflex? BMB 制成的應用產品,也無需重新配制改性方案或調整其現有的制造工藝:受益于這個普適性替代解決方案,他們可以繼續使用現有的全套生產流程。
巴斯夫生物聚合物全球業務管理負責人 Marcel Philipp Barth 表示:“作為生物聚合物領域的先鋒,巴斯夫持續投入可再生資源,全力支持客戶向循環經濟轉型。在全球生物聚合物市場上,我們率先推出的 ecoflex? BMB 產品正在推動包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該產品減少使用化石資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還推動使用由有機廢棄物和殘余生物質制成的可再生原料。由此,我們可以幫助客戶在產品設計方面做出明智的決策,塑造循環性更強的包裝行業價值鏈。”
在生物質平衡方案中,制造過程初始步驟中的部分化石原料被基于廢棄物的可再生資源所取代。然后,在制造過程結束時,通過第三方認證方式將可再生用量歸入特定產品:巴斯夫已建立從其使用的可再生原料到最終產品的監管鏈。一項獨立認證已證實,巴斯夫已按照 REDcert2 和 ISCC PLUS 要求,在客戶購買的生物質平衡型產品中用可再生原料替代了所需數量的化石原料。
1998 年面世的 ecoflex? 產品是市面上率先商用的可生物降解且經認證可堆肥生物聚合物。基于 ecoflex? 的生物聚合物創新技術為塑料廢棄物開創新的處置方案,使有機物能夠被回收利用,進而助力循環經濟。作為改性配合料,ecoflex? 可為經認證可堆肥的巴斯夫生物聚合物 ecovio? 提供特殊的材料屬性,如彈性和韌性。研究顯示,ecovio? 在食品生產、包裝和保質期以及食品垃圾收集方面具有眾多優勢。這些優勢基于該產品的材料屬性,包括在商用、家用和農業堆肥領域取得各項生物降解性認證:在減少食品浪費的同時,ecoflex? 和 ecovio? 在使用壽命結束后支持食品廢棄物的收集,確保營養物質會通過高品質堆肥回歸土壤。這有助于通過有機循環閉合養分循環,從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9月16日,由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正和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工業智慧化節水增效推廣活動暨金科環境水蘿卜AI智能體1.0生態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中化新網訊9月18日上午,大連松海石化檢修工程有限公司、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中興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在大連舉行SH010(25-22-2)和SH020(316Lmod)尿素級奧氏體不銹鋼材料新聞發.....
近日,中國化學華陸公司和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榮獲陜西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9月10-12日在浙江湖州召開的2025年第三屆中國長時儲能大會上,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其在長時儲能技術和產品研發和應用方面的重要貢獻和創新成果,榮獲2025年“長時儲能先鋒企業”大獎。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萍、曹湖軍與副研究員張煒進團隊開發出新型核殼結構氫負離子電解質,并構建出首例氫負離子原型電池。氫被認為是未來清潔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以氫正離子(質子....
熱固型樹脂材料的聚硫氨酯-聚硫醚樹脂憑借優異的應力釋放能力,在保持鏡片高透明度與耐沖擊性的同時,大幅降低了因內應力引起的視覺干擾,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加舒適、清晰的視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