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第六屆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上海碳谷綠灣產業園與青島中科潤美潤滑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江蘇賽瑞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是園區結合區域產業定位,奠定碳纖維復材和新材料產業發展根基的新舉措。
碳谷綠灣表示,園區正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聚焦高端纖維產品和中間體材料的研發制造,對標上海優勢制造領域的纖維材料需求,做大做精纖維產業集群,力爭成為上海市新材料產業科創與產業高地核心區域。
重點布局碳纖維復材領域
上海市金山區副區長潘恩華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這既為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山作為上海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區、“南北轉型”的主陣地,始終肩負著優化布局結構、推動轉型升級、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任務。潘恩華表示,在綠色化工基礎上,金山將聚焦碳纖維復合材料等細分領域,重點發展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高端復合材料等重點領域,做深做精新材料產業集群。
在此之前,2019年上海碳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研究院在碳谷綠灣成立,這一新型研發創新平臺旨在突破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共性技術,支持技術創新,促進項目孵化與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聯動發展。
為推進民用大飛機高端產業和低空經濟發展,上海市先后出臺多個支持文件,這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將重點發展商用航空結構制造與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將為上海打造世界級商用航空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上海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青表示。
構建“3+X”纖維產業體系
上海碳谷綠灣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禮表示,碳谷綠灣重點發展“3+1”產業,即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以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其中,新材料產業聚焦前沿材料,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
為落實市政府南北轉型意見,上海市金山區去年發布了《金山區打造國際“纖維之都”暨建設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以碳纖維、芳綸纖維、超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纖維為主導的“3+X”纖維產業體系。
《實施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面啟動國際“纖維之都”建設,纖維產業生態基本完善。到2030年,基本建成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纖維產業高端化突破取得顯著進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國際“纖維之都”,形成世界級纖維產業集群地標品牌。
為達成上述目標,上海金山將深化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打造“中心輻射、三區引領、圈層聯動”的國際“纖維之都”空間格局,梯度發展三大高強度纖維,即碳纖維聚焦規模化提升,芳綸纖維聚焦產業化發展,超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纖維聚焦項目化落地;同時加快發展新興纖維,大力發展多形態、多色系、多維度纖維,加速發展“纖維+金屬”“纖維+陶瓷”“纖維+碳材料”等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協同發展纖維裝備,加快培育纖維專用裝備,培育引進原絲制備裝備、纖維預氧化裝備及纖維制備裝備,加快發展聚合釜、壓縮機、中試設備等通用設備,強化纖維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
當好“店小二”提供完善服務
李禮表示,園區將充分發揮新材料產業優勢,聯合上海化工研究院、東華大學、碳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研究院、上海石化先進材料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重點打造碳纖維產業先行發展區和纖維材料核心承載區,加快發展高性能纖維、纖維復合材料以及相關基體材料等,以及高性能纖維下游應用領域。
李禮表態說,碳谷綠灣將當好“店小二”,為入駐企業提供安全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憑借園區“一體化智慧園區平臺”,進行數字化管理,對安全環保實時監控,提供事故災害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另外,除可提供基礎的工業用水、污水處理、蒸汽、天然氣供應外,園區還將專為企業提供氫氣、氮氣、原料,固廢處理以及新材料孵化器、化學品檢測中心等專業機構的完善服務。
9月10日,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下稱長興島基地)液體碼頭完成首次接卸作業,4887噸乙烯順利輸入低溫乙烯儲罐,首船靠泊作業暨鼎際得乙烯進場儀式舉行。西中島首座碼頭由此正式投入運營。
9月3日,第29屆魯臺經貿洽談會的專題活動——兩岸高端化工產業合作對接會,在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下稱濰坊濱海區)舉行。活動緊扣魯臺會“創新引領共贏未來”主題,聚焦高端化工領域,深化魯臺產業交流與合作...
近日,湖南省望城經開區發布《望城經開區企業信用評價實施細則(試行)》,打造信用管理體系,為企業精準“畫像”,讓守信企業在園區發展更有“速度”和“溫度”,讓失信行為無處遁形。
9月8日,杭州上虞經開區傳來消息,杭州灣聯合創新中心項目進入收尾沖刺階段,屆時將對上虞區做深做透“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發展”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揮重要意義。
為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近日,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奎-獨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轉變工作理念,以服務促監管,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