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有一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123.5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56.0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從2016年的20.2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1.76億元。營業收入增長26%而利潤實現翻番,盈利能力顯著增強,這家企業就是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月中旬,中國化工報社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調研組走進了這家染料龍頭企業。
產業鏈間內循環
“‘十三五’已經過去,‘十四五’公司將繼續立足于特殊化學品領域快速發展,戰略上高度關注新材料、重污染產品的清潔生產工藝研發等領域,通過‘內生性技術開發和外延式購并并重’,融合規模化、技術化、品質化以及品牌化的優勢,以‘產業延展’‘技術延伸’為主業拓展路線,實現產品與業務的多元化、國際化,成為世界級特殊化學品生產服務商。”調研組一來到龍盛,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秘姚建芳就簡要介紹了公司“十四五”的總體目標。
“不少染料及染料中間體企業正在通過產業轉移來尋求發展,但這并不是我們認為的最佳路線。積極開發新產品,優化產品結構,加強核心原料自產配套,形成產業鏈內循環,才是龍盛認為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雖然染料產業鏈整體市場近期并不太景氣,但在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更要注重練好內功,著力打通公司現有產業鏈之間的內循環,強化關鍵環節、關鍵產品的創新保障能力,著力打通堵點、去除痛點、補上斷點,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要持續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和產品結構優化,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實現產品的全生態化,引領行業綠色環保發展新方向。”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歐其表示。
產業鏈間的內循環,其實不僅僅是主產品之間的補鏈強鏈,原料及能量的綜合利用也是重要一環。歐其舉例說,依托“一體化”產業平臺,結合各相關產品生產過程對反應酸度、硫酸原料品質、使用量的實際要求,龍盛集團在同一生產系統內和不同生產系統間對稀硫酸進行梯級利用,建立了一個硫酸資源梯級利用的循環網絡。集團下屬各子公司的稀硫酸,通過“點對點”定向利用的方式輸往捷盛公司提濃利用,得到的提濃酸作為原料再利用于集團其他下屬子公司。梯級利用能夠使龍盛的硫酸循環利用率提高到65%以上,大幅降低了酸性廢水的產生量及后續處理的能耗及成本費用。
集聚發展一園式
據調研組了解,目前染料行業的8家上市公司中,只有浙江龍盛一家的生產是全部集中在同一個園區內,未進行多基地布局。
“雖然先行發展的紅利在減弱,但新增項目絕不能當‘賭徒’。企業發展到最后,比拼的一定還是內功、是技術、是成本、是一體化程度。”公司副總經理何旭斌說。
2019年6月,龍盛道墟廠區全面停止生產,整體搬遷至杭州灣龍盛科技園區。畝均效益是龍盛搬遷時考慮的重要因素。“這個總投資15億元的搬遷項目并未新增用地,而是對龍盛科技園整體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合。例如對硫酸鉀副產鹽酸項目等低效產能進行了淘汰,將涉及的裝置及生產廠房全部推倒拆除來實現騰籠換鳥。隨著染料搬遷項目的完成,分散染料全流程得到系統改造和升級,生產效率明顯提高,能耗和排放進一步下降,建立了較為顯著的成本優勢。”何旭斌說。
關鍵技術再出新
“任何產品和技術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只有不斷進行自我更替,才能做到長久的可持續發展。”據何旭斌介紹,公司目前在創新上已有三個新進展:一是間酸、樹脂項目實現了正常生產,H酸項目以及中間體MAP項目整體流程基本打通,產業鏈深化布局正在加速。二是蒽醌染料B60一次性試車成功,并推出國內首只藍標規格產品,希望能引領行業新一輪的技術升級。三是成功開發中間體清潔生產新工藝,同時在搬遷、推倒重建和技改等項目的設計過程中解決了傳質、傳熱和分離等諸多關鍵性難題,進一步增強了產業競爭力。
此外,龍盛還在大力降低碳排放。“公司的碳排放源主要是能源動力、化石燃料燃燒和作為制氫裝置原料的煤或天然氣。龍盛集團的碳減排主要就在于節能降耗,降低單位產品的標煤消耗數值。天然氣制氫裝置達產后,預計排放的脫碳氣約9.5萬噸。脫碳氣二氧化碳含量約99.89%,經后續收集處理后,可作為工業級或食品級液體二氧化碳產品。”何旭斌介紹說。
“十四五”龍盛還要干三件事。一是更加密切地關注國際科技前沿,力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的原創核心技術,突破一批新型催化、新型反應平臺等過程強化技術。二是布局培育發展新型高分子材料、電子化學品等新產業,不斷完善產業鏈并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打造世界級特殊化學品平臺。三是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強產學研緊密合作,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公司將重新規劃現有的產能分布,通過技術突破,完善產品和產業鏈,重點將上虞基地的規模在不增加土地等要素的情況下實現翻番,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強化清潔生產工藝和綜合循環利用,最終產品覆蓋分散染料、活性染料、蒽醌染料、酸性染料、苯系中間體、萘系中間體、雜環中間體等及其核心原材料。染料業務繼續以安全標準提升、環保治理升級為契機,通過技術改造使得公司在全球的總產能規模達到35萬噸/年,確保核心業務繼續領先全球。公司中間體業務將繼續擴大間苯二胺、間苯二酚市場份額,未來規劃間苯二胺產能逐步擴大到10萬噸/年,間苯二酚產能擴大到5萬噸/年,同時以一體化為核心向相關中間體生產拓展,開發新的中間體產品,整合和延伸染料供應鏈上游,繼續產業鏈的完善與提升,強化戰略性中間體原料的地位。”面對“十四五”,浙江龍盛的高管團隊已經描繪出一幅清晰的發展藍圖。
(本文由孟晶、彭艷、劉敬彩撰寫)
在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海灣化學40萬噸/年氯乙烯三期等一批重大增量項目近期掀起收官熱潮。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產業是青島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提質發展的三大優勢產業之一。新項目的陸續落地,意味著海....
7月1日,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連發兩份公告宣布,分別完成出售聚苯乙烯(XPS)保溫材料業務和收購Alsachimie合資企業49%的股份。 巴斯夫當日宣布,已于6月30日完成擠出聚苯乙烯(XPS....
6月30日,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提出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打造綠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內河航運綠色低碳轉型。
中化新網訊6月28日6點28分,上海潔達尼龍材料有限公司首批優級品己二胺正式產出,標志著位于上海化學工業區的上海潔達尼龍一體化項目12萬噸/年己二胺裝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該項目是上海化學工業區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