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吉林油田在長嶺氣田開展的氣藏提高采收率技術(CCUS—EGR)礦場試驗的先導試驗項目進入現場實施階段,拉開了二氧化碳驅油提高采收率技術(CCUS—EOR)與CCUS—EGR全鏈條協同發展模式的序幕。
據悉,長嶺氣田是吉林油田天然氣穩產上產的“壓艙石”,當前氣藏采收率偏低,雖然具備提高采收率的空間,但是缺乏有效技術手段。按照“一碳兩用三循環”理念,吉林油田以長嶺氣田在氣源、場站、管網等方面的優勢條件和CCUS的成熟經驗為基礎,探索打通EOR、EGR的自循環和兩者之間的循環,打造CCUS-EOR與CCUS—EGR全鏈條協同發展模式。
吉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松南天然氣研究所副所長周俊廷介紹說,EOR產出的伴生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比注入的低70%,直接循環回注會影響混相驅替效果。通過EGR過程提純的二氧化碳再回注提高驅替效率,能起到碳庫和EOR后期差異化注入的調峰作用。吉林油田利用現有資源,一方面通過共享技術成果,減少不必要的研發成本;另一方面共享基礎設施,共同使用一套完善的運輸管網,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今年年初開始,吉林油田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啟動致密氣CCUS—EGR可行性研究,按照低投入、快見效、可復制的思路,優選剩余儲量大、初期產能高的長深D平2井區作為CCUS—EGR提高采收率試驗的目標區,優化設計3套注采井網,確定注入量、注入壓力、注入方式、注采周期4項參數,完成先導試驗方案編制。吉林油田設計注氣井1口、采氣井4口,初期只注不采,升壓后邊注邊采,預計可提高采收率12.5%。
7月3日,國內首座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全面投產。這是目前國內技術路線最長、工藝最復雜、功能最齊、全產品種類最多的天然氣處理廠,標志著我國在非常規天然氣...
6月30日,隨著西南油氣田達州凈化公司原料氣日處理量達到400萬立方米,國內最高含硫整裝氣田——渡口河—七里北氣田調試投運成功,標志著中國石油首個自主開發的特高含硫整裝氣田全產業鏈在西南地....
6月26日,國家發改委6月份新聞發布會召開。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介紹說,近年來,相關部門著力促進新能源消納,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廣袤的草原上,銀塔林立,管道如織,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煤制烯烴項目——寶豐能源內蒙古年產烯烴項目正在此運轉不息。
近日,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今年壓縮天然氣(CNG)充裝氣量突破1000萬立方米,標志著其在邊遠井天然氣回收領域取得積極進展,資源高效利用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