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用碳酸二甲酯替代光氣生產聚氨酯和聚碳酸酯,實現工程塑料的綠色合成,目前已成為大幅提升碳酸二甲酯產品鏈競爭力的關鍵。為此,在上周末結束的2010(第七屆)全國有機碳酸酯技術開發與應用研討會上,專家一致呼吁,有機碳酸酯行業應盡快聯合上下游企業,在異氰酸酯、碳酸二苯酯等重大新產品開發上進行合作攻關,加快產業化步伐。
碳酸二甲酯不僅是綠色溶劑,還是綠色原料。然而碳酸二甲酯行業協作組最近的調研結果顯示,受上游原料及下游應用市場開發相對滯后的制約,不少企業處于間斷開車或是半停車狀態。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所長王公應、唐山好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屈強好等專家表示,除在替代溶劑等應用方面需要做大量工作外,以碳酸二甲酯為龍頭,將產業鏈向下延伸到聚碳酸酯、聚氨酯等高附加值產品,用“兩條腿走路”,才能大幅度提高有機碳酸酯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據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王延吉介紹,碳酸二甲酯法合成異氰酸酯,是用碳酸二甲酯代替光氣與胺類發生甲氧羰基化反應合成氨基甲酸酯,然后再分解生成異氰酸酯。該方法具有無毒、無污染、原子經濟性高的優點,是一條極具發展前景的非光氣法合成異氰酸酯的工藝路線,可以為聚氨酯的綠色生產提供有力支撐。按目前的原料價格測算,若企業自產碳酸二甲酯,該路線在經濟上可行。河北工業大學對有碳酸二甲酯合成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的研究已經邁出了成功的一步,設計了年產500噸TDI的工業示范裝置。此外,成都有機所在碳酸二甲酯合成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上也取得一定進展。
王公應表示,開發聚碳酸酯非光氣路線首先要突破原料碳酸二苯酯這一關。采用成都有機所技術建設的國內首套5000噸/年碳酸二苯酯裝置目前已進入長周期能耗、物耗考察及成本核算階段,1萬噸/年軟件包也在設計之中,為聚碳酸酯非光氣路線合成打下了基礎。
?
7月以來,裝置停車檢修供應緊張疊加下游鋰電池電解液需求增加,國內碳酸二甲酯(DMC)市場掀起一波上漲行情,山東地區出廠價從3800元(噸價,下同)漲至4200元,累計漲幅約11%。但即便如此,不少...
在化工生產領域,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青島堿業碳酸二甲酯廠作為有機化工生產廠,通過建立多層次防護體系、強化班組安全建設,實現了從源頭杜絕安全隱患的目標。
清晨,青島堿業碳酸二甲酯廠的裝置區已是一片繁忙。在這支奮戰一線的隊伍中,有兩張年輕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就是2024年畢業的大學生宋子涵和徐爍。
青島堿業碳酸二甲酯廠堅持走低成本、高效益的發展路子,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在節能減排、品質提升、精益生產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力沖刺首季開門紅。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延長中科(大連)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二甲醚經乙酸甲酯制乙醇技術,獲得了202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